基诺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第6章  色中药材

6.1铁皮石斛

6.1.1基本概述

铁皮石为兰科植物,其干燥茎入药,性甘,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主治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疲劳、降血糖、降血压等作用,对咽喉、肠胃、心血管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铁皮石斛含有多糖、石斛碱、氨基酸以及挥发性成分等活性成分。多糖是铁皮石斛的主要成分,与其药理活性密切相关,是目前判断铁皮石斛质量的主要依据。《中国药典》规定,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不得少于25.0%。

由于生境严重破坏、长期过度采挖以及自身繁殖能力差等原因,铁皮石斛野生资源日渐枯竭,成为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植物,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技术逐步成熟,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组培苗生产、种植、加工及销售的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2012年,铁皮石斛组培苗年产量达4亿株,栽培面积约3.2万亩,年产鲜条0.8万吨;2017年,栽培面积增加至12万亩,产量达2.7万吨。从产量分布来看,铁皮石斛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其中浙江省铁皮石斛的产量占42%,云南省占28%。

目前,90%以上的铁皮石斛药材来源于设施基质栽培,虽然技术成熟,但存在生产投入大,占用土地资源多,农药施用量大等问题。同时,设施集约化栽培的产业模式,不但没有降低消费者对野生石斛的需求,反而增加了人们对野生资源的兴趣和更大规模地采挖。2013年后,随着铁皮石斛设施种植规模的扩大,石斛价格大幅下跌,石斛产业陷入发展困局。高品质、品牌化发展已成为铁皮石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利用铁皮石斛的附生特性,发展石斛林下栽培、生态栽培,既可避免与粮食争地,降低生产投入,又可提高药材的品质,生产出绿色有机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减少人们对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的依赖,是铁皮石斛人工种植发展的方向。

铁皮石斛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要求严格。铁皮石斛一般在10℃以上开始生长,温度超过35℃则生长停滞。温度对铁皮石斛的光合速率影响显著,日温30℃、夜温20℃,植株具有最高的饱和光合速率,茎长、茎节数、茎干重与茎鲜重最高;而日温20℃、夜温10℃时,植株的多糖含量最高。铁皮石斛属半阴生植物。研究表明,在55%透光条件下,铁皮石斛光合能力较强,有利植株生长,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铁皮石斛的生长;而透光率为40%时,更利于铁皮石斛多糖的积累,光照过强或过弱,石斛多糖均较低。基质含水量也是影响铁皮石斛生长的重要因素。栽培基质水分过低会抑制铁皮石斛的生长,而水分过多则造成植株的徒长。同一光照强度下,可溶性糖含量随基质含水量降低而显著升高。

根据云南省的气候特点以及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我们选取了与铁皮石斛生长密切相关的7个生态因子——年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10℃年活动积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海拔作为生态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云南省铁皮石斛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的最适宜生长区主要集中在滇西南的瑞丽、陇川、盈江、潞西、梁河和沧源,滇东南的文山、西畴、金平、河口、屏边、马关、麻栗坡,以及滇南的勐海、勐腊。这些地区温度适宜、光照和降水量充足、空气湿润,年平均温度在16.1℃~19.0℃,≥10℃年活动积温在5000℃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8%以上。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