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7.17金线莲

6.7.17.1基本概述    

金线莲学名花叶开唇兰,是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陆生兰。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膀胱经,具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的功效,用于肾炎、膀胱炎、糖尿病、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急惊风等症,为中国传统民间药材。本品干燥全草缠结成团,深褐色。金线莲素有“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全草入药,在民间治疗范围较广。《福建药物志》载:其性味平、甘,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之功效,主治咯血、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炎、糖尿病、乳糜尿、血尿、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急惊风、毒蛇咬伤等,民间多用于小儿高烧不退、惊风。《浙南本草新编》记载:其味淡,性微温,祛风湿,舒筋络,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全国中草药汇编》谓其全草药用,味甘、性平,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的功效,可治疗肺结核咯血、糖尿病、肾炎、膀胱炎、重症肌无力、遗精、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妇女白带以及毒蛇咬伤等症。《中国本草原色图谱》记载:台湾金线莲性平微寒,味甘,无毒,具有解热、清火、降血压功能,主治肝脾病、肺痨病、遗精、遗漏诸病,兼治胸痛、胰痛、咳嗽、血虚、血热、吐血、肝火、小儿发育不良及毒蛇咬伤等。近年来,金线莲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等疑难病症方面,日益引起医药界的重视。金线莲在福建、台湾等省和东南亚地区被视为珍稀名贵药材,特别在台湾省更是倍受青睐,被称为“药中之王”。

金线莲尚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2006年,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福建省中药材标准》,分别从叶横切面特征、粉末特征对金线莲进行了规定。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第175号公告,批准永安金线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结了永安金线莲的质量特色指标和传统栽培技术,为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产品分级、包装和贮存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还对永安金线莲的质量技术要求作了规定:鲜品多糖不低于15%(以干基计)、黄酮不低于0.8%(以干基计);干品多糖不低于15%,黄酮均不低于0.8%,水分小于12%。金线莲是中国传统的珍贵药材,有清凉解毒、滋阴降火、消炎止痛之功效,对无名肿痛、发烧、止泻、蛇伤均有显著疗效,且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金线莲株型小巧,叶型优美,叶脉金黄色,呈网状排列,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观叶珍品。随着研究的深入,金线莲的优良品质突显,日益受到世人青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6.7.17.2品种与分布

1.品种

国内金线莲优良种质选育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目前金线莲尚无登记品种。根据叶片形状和茎杆颜色,金线莲经过长期不断的人工选择,目前形成3个主要栽培类型,分别为尖叶红杆金线莲、尖叶绿杆金线莲、圆叶红杆金线莲。尖叶红杆金线莲叶片狭长,叶端较尖或微凸,表面呈绒毛状黑紫色,背面淡红色,茎肉质,红色。尖叶绿杆金线莲叶片狭长,叶端较尖或微凸,表面呈绒毛状黑紫色,背面淡红色,茎肉质,淡绿色。圆叶红杆金线莲叶片呈椭圆形或近圆形,叶端钝圆,表面暗紫色,背面淡紫红色,茎肉质,淡红色。

2.分布

金线莲所属兰科开唇兰属植物均为地生兰,《中国植物志》记载约有40余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大洋洲,中国有20种,2变种,产于西南部至南部。在中国民间多作药用,别名繁多,金线兰(金线草)、金草、台湾金线莲(金线莲)、金线枫、黄花金线莲(金线莲)、黄花糯子兰。除《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记载金线莲外,该属做药用的还有台湾银线兰、浙江金线兰、峨眉金线兰、恒春银线兰、而台湾金线莲和高雄金线莲是台湾民间用品,常与金线莲混用。在云南文山地区,滇越金线兰也作药用,由此可见金线莲药材的基原为兰科开唇兰属可供药用的植物。其中金线莲分布最广,储量相对较多,是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地用品,下文均以金线莲为例,进行介绍。金线莲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主产于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台湾亦产。在云南省主要分布在南部的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等地。

6.7.17.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种苗繁育技术

金线莲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分根繁殖、扦插繁殖和组培繁殖。由于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较苛刻,且种子发育不完全,自然状态下极难萌发,通过分根法或扦插法繁殖系数极低,难以形成规模种植,因此生产上一般都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繁殖。

金线莲组织培养一般以种子、具节茎段、茎尖、叶片等为外植体,常用的外植体消毒剂有75%酒精、0.1%升汞、次氯酸钠、10%次氯酸钙、饱和漂白粉溶液以及吐温等。一般通过3条途径建立组织培养体系,一是由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芽,之后将不定芽进行继代增殖培养使其形成大量丛生芽,最后诱导从生芽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形成新的幼苗;二是诱导带节茎段直接长出腋芽或顶芽,再对其二次继代培养,最后进行生根培养;三是在无菌条件下诱导种子萌发或通过茎尖、茎段等外植体产生原球茎,再由原球茎分化,进而获得完整幼苗。其中,以原球茎和带节茎段出芽两种方式进行增殖凭借耗时短、技术简便的优势成为金线莲大规模快繁的主流。原球茎分化成芽培养基为:MS+TDZ0.4毫克/升+NAA0.2毫克/升;带节茎段诱导丛生芽在添加6-BA1.0毫克/L的MS培养基上,附加低浓度的玉米素ZT能明显促进丛生芽的产生;通过愈伤组织分化成芽时,6-BA在金线莲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以不定芽作为外植体时,在6-BA 2.0毫克/升、NAA0.5毫克/升和KT0.2毫克/升的激素配比条件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5%。生根培养基:附加激素多为6-BA、GA3、NAA和IAB,此外,添加活性炭有助于根的生长。培养温度23±2℃,光照度1000~1500勒克斯,每天光照12小时。

2.栽培管护技术

根据金线莲的生长习性,其栽培方式一般为设施栽培。设施栽培是指通过创造人工可控制的环境条件,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摆脱了环境对生产的不利影响,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并可按人们的需求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根据设施栽培形式不同分为大棚集约化栽培和套袋式栽培等2种类型。

(1)大棚集约化栽培。

1)栽培地的选择。栽培基地宜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水源清洁、排水良好、立地开阔、通风良好的地块,要求周围5千米内无工业厂矿、无“三废”污染、无垃圾场等其他污染源,并距离交通主干道500米以外的生产区域。

2)大棚搭建。金线莲种植大棚一般可分为3类,即玻璃温室大棚、连栋钢管大棚和简易大棚。搭建大棚前应清除四周的杂草及废弃物,集中烧毁,同时施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大棚走向因地形而异,一般以南北走向为宜,玻璃温室大棚和连栋钢管大棚棚顶及四周先覆盖薄膜再盖遮阳网,便于人工控制棚内温度、光照、湿度,大棚内安装风机、水帘系统及微喷灌系统。简易大棚一般用毛竹进行搭建,棚顶及四周覆盖薄膜和遮阳网,有条件的安装微喷灌系统,棚的四周应挖排水沟,以利排水。在种植前需对组培苗进行炼苗,以增强组培苗对大棚环境的适应性,促使其从异养向自养转化,提高移栽成活率。

(2)基质选择。

对金线莲的栽培基质要求为疏松透气,既要排水良好,又要能保水保肥,pH值控制在5.4~5.6。常用的栽培基质有泥炭土、腐殖土、松树皮、椰糠、珍珠岩等的一种或几种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调配而成。例如,可用泥炭土:珍珠岩=10:1的配制栽培基质,这种栽培基质经高温消毒后可重复使用2~3次,也可按泥炭土:谷壳:细沙=10:1:1的比例配制,或用森林腐叶土:园土:河沙=5:2:3配制。种植前应该对栽培基质进行消毒,可进行日晒消毒,或拌适量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每100千克栽培基质加入熟石灰5.0~7.5千克。

(3)种苗的选择和炼苗。

选择质量等级达到合格标准要求的组培苗种苗。合格种苗标准:瓶苗培养基及材料无污染,种苗生长旺盛,叶片色泽正常,根尖白色,没有烂根,符合金线莲植物学特征,株高8~10厘米,叶片4~5片。金线莲移栽前要进行组培苗炼苗,就是将组培苗的玻璃瓶摆放在大棚内相似的栽培环境下,放置15~30天,然后打开瓶盖,再放置1~2天。这样锻炼过的组培苗会有比较强的适应性,对提高成活率很有帮助。

(4)移栽。

金线莲种植时间并没有什么限制,只要能够创造适宜环境,一年之中随时都可以进行金线莲的移栽。根据栽植经验可知,金线莲在春秋移植,其成活率比较高,有利于金线莲尽快进入生长状态。而夏季气温较高,很容易造成植株死亡。所以,在春季4—5月进行移栽金线莲是比较适宜的,可以当年收获;如果有加温条件,可以选择秋季8—9月进行种植。

1)组培苗。炼苗完成后,将组培苗取出,将附着在根部的培养基洗净,以免滋生杂菌,造成根腐,然后整齐摆放在塑料筐中,保湿备用。洗净种苗后用高锰酸钾800~1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浸泡5~10分钟后移栽。

2)大棚种植。多采用苗盘栽培,以40厘米×40厘米栽培盘为例,每盘种植90~100株。栽培宜浅不宜深,要保证2~3条气生根植入土中,定植过程不要挤压金线莲根茎,种植后淋透定根水。

(5)管理。

水分是影响金线莲生长的最主要因子,空气湿度高促进金线莲生长并可提高植株鲜重。金线莲需水但忌积水,栽培介质过湿易导致茎腐病,应采取改善通风透光的措施予以调节。可通过使用微喷雾装置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刚移栽时,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0%,移栽成活后,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85%。浇水量及次数随植株的发育状况及生长环境而调整,一般2~3天浇1次水,每次浇水量以栽培基质手捏成团、落地松散为宜。施肥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每15天左右施肥1次,最好使用农家液态肥或沼气液稀释1000倍,施肥时忌污染金线莲叶片,如果不慎污染应立即喷清水冲洗,采收前20天停止施肥。

(6)病虫害防治。

金线莲病虫害发生多是由于高温多湿、通风不良及栽培环境不清洁等因素引起,栽培过程中这些不良因素和清除大棚周边杂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金线莲病害主要有镰刀菌、猝倒病以及细菌软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蜗牛、蛞蝓与红蜘蛛等。金线莲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在大棚四周设防虫网,防止鸟、鼠等为害;在大棚内用硫磺、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空间消毒,清除大棚外围杂草,阻断病源;雨季开沟排水、清洁环境。

1)黑腐病、软腐病。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黑腐病属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少量发生时可拔除植株减少传染源;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为害茎基部中下部、内茎和近地表叶片的叶柄。黑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普力克1000倍液喷施。软腐病可用农抗751水剂100倍液或5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浓度400毫克/升进行喷雾,每10天喷1次,连喷6~8次;还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2)猝倒病、立枯病。春末夏初易发生。猝倒病属镰刀菌危害,引起病苗基部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很快发展至绕茎一周,病部组织腐烂干枯溢缩呈线状,出现猝倒,在组培苗的移栽初期抵抗力较弱时常发生。猝倒病在少量植株发病时就应及时喷洒药剂,以提高防效,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表现为地表部分突然变细,病部黑褐色、凹陷收缩,导致全株枯死。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连喷3次,每周1次。

3)茎腐病。该病对人工栽培金线莲的不同生育期皆可造成为害。发病早期可用65%代森锰锌2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轮换喷施,每15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4)虫害。金线莲的主要虫害有蜗牛、蛞蝓、红蜘蛛。红蜘蛛刺吸金线莲叶片汁液,严重时植株变黄枯萎,以3—6月和9—11月为活动高峰期,可用24%螨危悬浮剂4000~6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交替喷雾叶背面,防治2~3次。蜗牛、蛞蝓昼伏夜出为害嫩枝叶,多发生于5—6月份,可用诱捕法杀灭或在地面撒生石灰防止其进入。

(7)单筐套袋式栽培。

单筐套袋式栽培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栽培方式,由透气装置、塑料薄膜、不锈钢骨架以及种植筐构成。种植前将基质拌入腐熟的牛粪或者羊粪,用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铺设于种植筐内,基质厚度为10厘米左右。移栽好后,将整个套袋的种植筐置于遮阳度为70%~80%的大棚或林下。套袋后植株与外界隔离,每个种植筐形成一个独立的栽培个体,病菌和害虫不易侵入,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为害。种植筐通过透气装置实现与外界的气体和水分的交换,高温干旱季节,通过水帘、风机、喷灌等设施对周边环境进行降温增湿,从而调节套袋种植筐内的环境。单筐套袋式栽培模式机动灵活,可操作性强,既适合企业大规模种植,又适合合作社、农户小规模种植。

3.采收与加工技术

采收适期的确定与栽培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在金线莲组培苗出瓶定植6个月以上采收较为适宜。因为组培苗在种植前3~4个月,鲜重增加不明显,再栽培2~3个月,植株中水分的比例明显降低,同时也提高了药效成分。当金线莲植株长到6~10厘米以上、5~6片叶、每株鲜重1~2克时即可采收。金线莲全株均可入药,采收时可以连根拔起,也可割茎(留下基部1~2节)留根再生;抖去泥土,洗净后阳光暴晒或烘干保存待售。以植株茎节明显,叶片完整,清香气浓郁,干品以多糖不低于15.0%、黄酮不低于0.8%、水分少于12%者为佳品。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