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8.2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3.8.2.1育苗技术

甜龙竹育苗主要采用竹蔸育苗,包括苗圃地选择、苗圃整地、竹蔸选取、竹蔸栽植、竹苗管理、竹苗出圃等环节。

1.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应选择交通方便、有灌溉水源、土层深厚(含砂量在30%左右的砂壤土)、坡度0°~10°的缓坡地。

(1)苗圃整地。苗圃地选定后,1月清除地上的杂草、灌木和石块,并将苗圃地土壤全垦深翻(30~35厘米),让垦复土壤放在太阳下暴晒10~15天,再将土耙细。

(2)做床。床面宽1.2米,长依地形而定,一般为20~25米。步道宽40~50厘米,苗床高出步道5~10厘米。

2.竹蔸选择与处理

(1)竹蔸选择标准。竹蔸(采笋后从笋基部萌发的竹芽)年龄为半年生至一年;竹蔸直径≥5厘米;具有完好的节芽和竹板根眼;根眼色泽正常,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2)竹蔸剥离。刨开竹丛四周及竹蔸周围的泥土直至竹蔸露出,在竹蔸与母竹相连的部位将其切断。竹蔸上保留长20~25厘米的侧枝l枝,剪除其余枝条,同时将竹蔸进行蘸浆处理。经蘸浆处理后的竹蔸,统一放置于阴凉处,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

3.竹蔸栽植

(1)栽植时间:每年2—3月。

(2)在苗床上每隔40厘米开挖宽15厘米、深20厘米的植苗沟,在沟内撒施普通过磷酸钙250克/米,将肥料与土拌匀。

(3)把竹蔸放置于沟内,使竹蔸芽眼与水平面垂直,或者呈45°角斜放于沟中,朝向两侧,距离床苗4厘米,每隔40厘米植1个竹蔸,育苗密度为4170株/亩。竹蔸栽植后,将土回填到沟内。回土时,要将土踩紧压实,使床面保持平整。回土后,将苗床浇透水,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床面保湿。覆盖薄膜时,使竹蔸上保留的侧枝穿过薄膜,留在薄膜外面。

4.竹苗管理

(1)竹蔸栽植后15~20天开始发芽,要及时将芽苗处的薄膜划开,使苗破膜而出。

(2)及时浇水,使苗床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80%。发现病虫,及时防治。

5.竹苗出圃

6月初,竹苗生长至地径≥3厘米、苗高≥60厘米,并抽枝展叶后,即可出圃。取苗时,不能损伤竹苗根系和幼芽枝条,将竹苗蘸浆后,按照10株1捆进行包装,并做到随起、随运、随造林。

3.8.2.2甜龙竹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甜龙竹造林地选择海拔800~1600米,坡度≤30°,年降雨量1200~1700毫米,年平均温度15~21℃,土层厚度≥50厘米,土壤(砖红壤、红壤)肥沃、湿润的地块造林。房前屋后、坝头地边、路边、河边,只要长年不积水的地方,均可造林。

2.造林地清理

13月,清除预造林地内的地被物,如杂草、灌木、石块等。

3.打塘

23月,在经清地后的预造林地上,按照造林株行距5米×6米、造林密度22株/亩,放样确定种植点。坡地造林时,采用“品”字形配置。在种植点上开挖定植塘,长、宽、深为80厘米×80厘米×60厘米。开挖定植塘时,表土与心土分别堆,即放地表下20厘米内的表土放一边,地表下20~60厘米的心土放一边。

4.回塘

让打塘时开挖出的土壤在太阳下充分暴晒一段时间后,于45月回塘。回塘时,每塘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250克,或普通过磷酸钙500克,与表土拌匀,先回填至塘底部,再回填心土,使回填的心土高于地表15~20厘米。

5.定植

雨季来临后的68月定植。定植时,在回填的心土上开挖长、宽、深为30厘米×30厘米×30厘米的定植穴,将竹苗植入穴内,做到根舒苗正,再回土,并踩紧压实,使竹苗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定植后,在定植塘上做一中心低、外缘高的“铁锅状”树盘,以利于收集雨水。

3.8.2.3抚育管理技术

1.幼林管理

造林后1~3年的竹林为幼林。

(1)施肥。造林当年10—11月施肥1次。第2年、3年各施肥2次,分别在6—8月和1011月各施肥1次。第一次施肥时,在距离竹丛边缘40~60厘米处开挖宽20厘米、深15厘米的环状施肥沟,每丛施复合肥250克,将肥料均匀撒在沟底,然后回土拌匀填平;第二次施肥时,在距离竹丛边缘40~60厘米处开挖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环状施肥沟,每丛在施肥沟内施有机肥5千克、复合肥300克,将有机肥、复合肥与土充分拌匀后填入沟内,并用土覆盖。随竹丛逐渐扩大,施肥量逐步增加。

(2)除草。新造竹林,林分尚未郁闭,株间行间杂草生长快,每年须除草2次。第一次在6月下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

2.成熟林管理

造林3年后,竹林逐渐成熟,进入采笋阶段。

(1)施肥。每年7—8月和10—11月各施肥1次。第一次施肥时,在距离竹丛边缘50~60厘米处开挖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环状施肥沟,每丛施复合肥(NP2O5K2O =6∶1∶2)1~1.5千克,将复合肥与土充分拌匀后填入沟内,用土覆盖;第二次施肥时,在距离竹丛边缘40~60厘米处开挖宽40厘米、深30厘米的环状施肥沟,每丛在施肥沟内施有机肥15~20千克、复合肥(N∶P2O5∶K2O =3∶1∶1)1~2千克,将有机肥、复合肥与土充分拌匀后填入沟内,用土覆盖。

(2)除草。每年6月下旬除草1次。

(3)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主要有竹象甲和蚜虫。防治病虫害,以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加强竹林卫生管理,保持林地通风透光。

(4)采笋。当竹笋长至40~50厘米时,在近地面处第一个笋节向上1厘米处下刀,切下竹笋。切笋时,要求切口平整,不损坏笋肉。采集的竹笋要放在避光、低温处保存,确保质量。

(5)修枝。竹笋采收后,竹笋根部两侧会长出许多嫩枝,每侧选留健壮的一枝,其余的剪除。

(6)母竹及主枝的留养。母竹的留养是以培养大笋为目的。每年立秋前后,每丛竹子留养大笋2~3根,让其长成母竹,到第四年后的2月伐除第一年留养的母竹,使每丛竹保留母竹6~9株(一年生母竹2~3株,二年生母竹2~3株,三年生母竹2~3株)。

(7)竹丛管护。种植4~5年后,竹丛内竹蔸的数量不断增加,发笋空间受到挤压,此时要清除竹丛内的一部分竹蔸。清除竹蔸,一是能有效减少竹丛的营养消耗,二是为来年发笋腾出空间。清理竹蔸一般在每年2~3月进行,用专用笋凿沿竹蔸接母竹处切断,取出竹蔸。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