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0.36黄花菜

3.10.36.1基本概述

黄花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萱草属,别名又叫萱草、金针菜、忘忧草、萱草花、健脑菜、安神菜、绿葱。主要栽培种除黄花菜外,还有北黄花菜、小黄花菜、萱草。

黄花菜含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3大营养物质分别占到60%、14%、2%。此外,磷的含量高于其他蔬菜。黄花菜具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黄花菜食用部位花蕾,可以炒食、煮食、作汤料。黄花菜鲜花中含有秋水仙碱,在人体内由秋水仙碱转化为二氧秋水仙碱而使人中毒,应将鲜黄花菜经60℃以上高温处理,或用凉水浸泡,吃时用沸水焯的时间稍长一些,以免中毒。

3.10.36.2品种与分布

黄花菜原产亚、欧两洲。中国山地有野生种,自古栽培。黄花菜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南北均有栽培。其中,甘肃省的庆阳市、陕西省的大荔县、山西省的大同市、江苏省的泗阳县、河南省的淮阳区、湖南省的邵东市、邵阳市、祁东县等地是著名的主产区,四川省渠县被称为“中国黄花之乡”,邵东县祁东县被命名为“黄花菜原产地”,产品畅销国内外。

黄花菜栽培的品种很多,主要栽培品种有荆州花、茶子花(杈子花)、猛子花、白花、四月花、沙苑金针菜、大乌嘴、线黄花菜。

3.10.36.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栽培季节

黄花菜从花蕾采收后到发冬苗前,或冬苗枯萎后到发春苗前都可栽植。一般黄花菜除旺苗期、采摘期外均可栽植,一般以春秋两季为好,春栽在清明前后、土壤解冻后进行。

2.繁殖方法

黄花菜可采用分株、切片、组织培养及种子等方法繁殖。

(1)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传统的繁殖方法,通常是结合更新复壮进行。选取需要更新的田块,于冬苗萌发前,在株丛一侧挖出1/3左右,选生长旺盛、花蕾多、品质好、无病虫害的植株,从短缩茎处分割成单株。剪除其已衰老的根和块状肉质根,并将条状根适当剪短,即可定植。另一种情况是需要全部更新的田块,将老蔸完全挖出,选其中健壮植株作种苗,重新整地、作畦、栽植。

(2)株丛切片繁殖。

株丛切片繁殖是快速繁殖方法。同上法将挖出的株丛,除去叶片及短缩茎周围已枯死的叶鞘残片,将根剪短至5厘米左右,进行纵切,每株以切成2~4片较适宜。切片时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一般在8月下旬或次年4月上旬进行,可用1:1:100的波尔多液处理切片。防止病菌感染。切片要栽植于苗床进行培育,行距l0厘米,株距5~7厘米。待植株成活后即可在大田定植。

(3)组织培养。

用叶片花丝、花等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均可获得植株。具有取材少、繁殖系数高的特点。

(4)种子繁殖。

除杂交育种外,很少用于生产上繁殖。

3.整地施肥

整地土壤耕作要求做到保水、保土、保肥。

(1)选地。

黄花菜对土壤要求不严,轻壤、砂壤均可种植。因其喜水喜肥耐盐碱,选择有坡度的水浇地最为理想。

(2)深翻整地。

深翻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深度为2030厘米,按平,打埂、修渠、作畦(畦长6米,宽2米)。

(3)施足基肥。

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

4.栽植

(1)选用良种。

黄花菜一经栽植,可连续收获10余年。因此,必须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及抗性强的中熟种,主要是调节劳动力和满足市场需要,也可适当搭配20%~30%的早、晚熟品种。引进外地良种应注意其真实性,并通过栽培试验才可推广种植。黄花苗一般从生长多年的老黄花地刨出1/3的老根或用切块分芽繁殖的秧苗作种苗。如用老根作秧苗,要掰芽抖上并“挑丁”,即把根茎下面中间的主根、烂根去掉,留下上边一层支根,每根有一个单芽。

(2)定植。

采用宽窄行栽植,每畦栽2行,宽行距1.3米,窄行距0.6米。栽后踩实,苗子露出地表1厘米,并复水缓苗。①单行穴栽法。穴距0.5米,每穴呈0.2米边长的等边三角形,每角栽三株,每亩栽1400穴,亩栽苗4200株。②单行双株法。株距0.4米,每穴栽2株,亩栽苗3500株。

(3)适当浅栽。

黄花菜栽的深浅与盛产或迟早有密切关系,栽得浅,分菜快,提早l~2年进入盛产期。

5.田间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加强田间管理,可使幼龄黄花菜及早进入盛产期,壮龄黄花菜延长采摘年限,增加产量。

(1)定植后的管理。

秋季栽植的黄花菜,常因干旱影响生长发育,须用腐熟的农家液态肥或猪粪尿对水浇2~3次,既能保证成活,又能促进冬苗生长。立冬后,用农家液态肥73~100千克/亩,或猪粪尿200~246千克/亩对水穴施。

(2)中耕除草。

早春大地解冻后,春首刚露出地面,应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以后结合浇水施肥,多次进行中耕,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3)科学施肥。

黄花菜是多年生植物,因此在施肥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黄花菜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①催苗肥。黄花菜出苗后到花茎抽出前,每亩施尿素15千克。②催蕾肥。当植株叶片出齐,花薹抽出15~20厘米时,结合浇水亩撤施尿素30千克。当花薹抽齐,结合浇水,每亩撤施尿素10千克。③保蕾肥。采摘中后期蕾大花多,每隔1周喷施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小蕾不易凋谢。

施好越冬肥,为培肥地力,保证次年高产,结合深刨,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5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

(4)浇水。

黄花菜喜水,在生长发育期保持一定的土壤水分有利高产,出苗后抽薹前,第一水必须浇足;抽薹到采摘,每隔1周浇1水;采收到终花期,保持土壤湿润,采摘结束后浇1水,延长功能叶,为次年丰产积累养分,封冻前过行蓄摘。

(5)合理间作。

新栽黄花菜的前2年,苗子小,产量低,可在大行间种一些低杆作物,如瓜、豆、薯类等作物。

(6)割老叶。

在寒露时,黄花菜叶全部枯黄,要齐地割掉,并烧掉枯草、烂叶,减轻次年病虫为害。

6.老株更新

根据黄花菜的生长情况,一般栽植后第四年进入盛产期,7~8年产量最高,管理好时,有些品种在10~15年时仍可保持高产稳产。通常超过15年后,生活力会显著衰退,根群密集成丛,根短而瘦,纺锤形根增多,地上部的无效分蘖也多,出现“毛蔸”现象,即叶片短而窄,花梃细瘦矮小,参差不齐,成梃率很低,花梃上的分枝明显减少且短瘦,花蕾萌发力弱,结蕾少,花蕾瘦小,植株抗逆性减弱,易染病害,易受干旱威胁,产量极低,此时应分批进行更新复壮。更新复壮可采用部分更新或全部更新。部分更新是在花蕾采毕后,将老龄株连根挖出2/3或1/2,可作为扩种的种苗。留下的株丛要及时增施优质肥料。更新的第二年还可保持一定的产量,2~3年后产量会逐年上升,但要连续更新2~3次才能将老龄株丛全部改造好。全部更新是将老龄株丛全部挖出,重新选地块整地、分株栽植,这种方法虽会减少当前的产量,但新栽的植株生长健壮整齐,管理方便,总体效果较好。

7.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防治

(1)炭疽病。

1)识别要点: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花薹。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半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边缘色深褐,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较明晰,有的病斑外围出现黄晕。病斑扩展并连合为条斑,致叶片变灰褐至灰白色干枯。后期病部出现小黑点病征。

2)病因:病菌均以菌丝体及分孢盘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但在温暖的南方,越冬期并不明显。病菌分孢盘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借助风雨或小昆虫活动辗转传播侵染致病。温暖潮湿的天气或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过施氮肥、植株生势过旺易发病。低洼潮湿、排水不良或叶螨为害重的地块也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3)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适时喷洒叶面肥,尤应合理及时施用春苗肥、催莲肥、壮蕾肥和冬苗肥,使植株营养与生殖生长协调,壮而不过旺,增强抗病力;适时适度浇灌,注意清沟排渍,提高根系活力。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或雨季前药剂防治,可选用25%溴菌腈(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10~20天1次,连续防治2~4次。

(2)病毒病。

1)识别要点:全株均发病,被害株矮小,叶子黄化卷曲,花畸形,严重造成减产,影响品质和食用价值。

2)病因: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种苗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高温、干旱、蚜虫发生量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从无病田或无病株取分蔸作苗。加强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有条件的应采用茎尖脱毒以获取脱毒苗栽植。及时防治蚜虫。⑤生产田附近避免种植其它百合科蔬菜。⑥可选择20%马啉胍·乙酸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病毒灵)、5%菌毒清水剂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等轮换喷雾防治;同时,增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叶斑病。

1)识别要点:嫩叶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梭形或纺锤形病斑,最后变成灰白色。常发生在叶片主脉两侧的中部,穿孔后造成水分与养分运输中断,叶片尖端先行枯黄。

2)病因: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秋苗的枯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天条件适宜,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染叶片或幼苗,经3天潜育即显症,显症后6~7天,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春黄花菜枯死后,病菌可在枯叶和花薹上越夏进入秋季侵染秋苗。偏施氮肥,叶片生长柔嫩,土壤黏重,管理粗放发病重。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把秋苗培育好,增强抗病力,采摘黄花菜后迅速割苗,及时清除秋苗田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春苗大量发新叶时,追施氮肥不要过多,并注意适时更新复壮老蔸。发病初期,及时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上述药剂要注意轮换使用,以利提高防效,延缓产生抗药性。

(4)叶枯病。

1)识别要点: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薹。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病斑褐色,边缘明显,后期病斑内部呈深褐色,有时多个病斑连成褐色条斑,致局部叶片枯死。花薹染病,多呈水渍状病变,后变褐色至深褐色长圆形,呈赤褐色枯死,湿度大时斑面生黑色霉层。

2)病因:雨季雨水多、湿度大,平均温度1823℃的条件下,最适于病害流行;田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植株缺肥、地势低湿、土质黏重、以及偏施或重施氮肥等发病也较重。

3)防治方法: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整平畦面,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合理浇水,严禁大水漫灌,防止田间湿度过大;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次年菌源。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5)锈病。

1)识别要点: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花薹。叶片染病,前期叶背散生橘红色疱斑,疱斑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堆。后期叶面散生黑色冬孢子堆,但在南方,不一定产生冬孢子堆。

2)病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土质瘦薄,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皆易加重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3)防治方法: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抵抗力(参照黄花菜炭疽病栽培防病的做法)。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6)白绢病。

1)识别要点:白绢病又称茎腐病。主要在叶鞘基部近地面处发生。开始有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大呈褐色湿腐状。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蔓延在植株基部或附近土壤中,后在菌丝层上长出许多黄褐色油菜子大小的菌核,植株叶片逐渐枯黄,严重时整株茎部变褐腐烂。一般在6~7月易发生。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清洁田园。③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土壤偏酸时,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调节。④发病初期,可选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9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7)红腐病。

1)识别要点:主要为害花茎,有时也为害花蕾。花茎受害多从花茎基部开始侵染,初形成浅褐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纺锤形,中央棕褐色,略凹陷,边缘暗褐色,病斑扩大后环绕花茎一周致花茎坏死。空气潮湿或多雨花茎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在病部表面密生粉红色霉状物。后期发病花茎干缩,易断折或易拔起。花和花蕾受害,多沿顶端向下不规则坏死腐烂,病部颜色由红褐色逐渐变成暗褐色,空气潮湿,病组织表面亦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

2)病因: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组织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随雨水反溅到幼嫩花茎上形成初侵染,多雨高湿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造成再侵染。黄花菜生长期尤其是花茎抽出后多雨,或植株荫蔽、通风透光差发病严重。此外,花茎抽出后害虫多,来回飞串可加重病情。

3)防治方法:合理密植,保持田间植株间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降低田间空气湿度。花茎抽出后加强害虫防治。施足有机底肥,花茎抽出时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施药保护,参见黄花菜叶斑病。

(8)茎枯病。

1)识别要点:此病多在黄花菜生产中后期发生,主要为害花茎,偶尔也为害叶片。花茎受害,多从顶端采收后的伤口开始侵染,形成不规则或不定形坏死斑,灰褐至灰白色,边缘黄褐色,逐步向下扩展,致花茎全部枯死,在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2)病因:病菌为弱寄生菌,常寄生在植株枯死花茎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从花茎上的各种伤口、气孔和皮孔,或从生长衰弱部位侵入。在土肥条件差、管理粗放或生长较衰弱的田间发展蔓延。温暖高湿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和侵入,阴雨天多发病亦较重。此外,冬季清园不彻底、田间雨后积水、偏施氮肥等,病害发生亦较重。

3)防治方法:可选用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配药时加入0.1%洗衣粉或0.3%中性皂或吐温20等黏着剂或展布剂可提高药效。

8.主要虫害防治

(1)红蜘蛛。

1)识别要点:主要在叶背面吸取汁液,受害叶片正背两面满布灰白色小点,叶片稍向下卷缩,严重时叶片枯黄,花蕾干瘪。5~6月为害最重。

2)防治方法:红蜘蛛发生时,可选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1800~24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60毫克/千克)或25%苯丁锡可湿性粉剂(150~250毫克/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

(2)蚜虫。

1)识别要点:集中在花梃和花蕾上吸食汁液,受害严重时花蕾、花梃萎缩,影响产量和质量。

2)防治方法:可选用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16毫升/亩对水60千克、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5克/亩对水60千克)、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500~4000倍液)、70%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2~3克/亩)对水60千克、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5.6~11.2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40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

9.采收

(1)采摘。

黄花菜自6月初早熟品种开始采摘,到9月上旬的中、晚熟品种采摘完毕,时间长达100天。不同熟性品种采摘时间长短不一。黄花菜花蕾在接近开放时生长最快,过早采摘不仅产量低,且蒸晒后色泽不佳;采摘过迟,蒸制后易形成开花菜,影响品质,降低商品等级,贮藏时易遭虫害。当花蕾饱满,颜色黄绿,达一定长度,花苞上纵沟明显时为成熟花蕾,应及时采收。一般在花开前4小时内采摘,产量高,品质好。开花前1~2小时采摘完毕。雨天花蕾生长较快,要适当提前采摘。若栽植多个品种则宜分别采摘。采下花蕾应摊放在阴凉处,避免花蕾裂口、松苞。

(2)蒸制。

采下花蕾要及时蒸制,否则花蕾会开放,完全丧失商品价值。传统采用单锅独筛、蒸甑单锅多筛等蒸制方式,根据方法及数量的不同,蒸制时间为10~20分钟。当花蕾色泽由黄绿转为淡黄色,从花被筒处略向下垂时,即取出摊放在晒席上,置于阴凉处摊晾,次日晒干。干燥方法除可采用阳光干燥外,还可用烘烤干燥及电热干燥法。一般用阳光干燥,阴雨天则需用烘烤或电热干燥。干燥后的花蕾,捡出开花、裂嘴、生青等次劣花蕾,然后包装,放冷凉干燥处贮藏。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