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3.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6.3.3.1种苗繁育技术

板蓝根以种子繁殖为主,生产上主要采用直播,育苗移栽相对较少,组织培养技术为板蓝根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目前仅限于实验室,还没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种子繁殖方法如下。

1.种子田管理

板蓝根种子生产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10月下旬刨收板蓝根时,选择无病虫,主根粗大健壮又不分杈的根条,按株行距20厘米×40厘米,移栽留种田,留种田宜选在避风、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栽后及时浇水,11月中旬薄铺一层马粪或猪圈肥防寒,次年4月秧苗旺盛生长。抽薹开花时再施一次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与生产商品药材相比较,留种田施肥不宜过多,以免植株疯长,墒面荫蔽度过大。在花期适量追肥,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5—6月间种子由黄转黑时,全株割下,晒干脱粒,存放通风干燥处备用。另一种方式是:于8月选向阳、肥沃地段用种子秋播,封冻前浇一次冻水,幼苗在田里越冬,严寒地区略加盖土或马粪防寒,次年春季间苗定苗,管理同上。

2.种子采收

板蓝根以种子繁殖为主,第一年只长根、叶,第二年才开花结籽。无论春播还是夏播,当年不开花结实,培育至第二年才开花结果,收种。春播于第二年5—6月分期分批采集成熟的种子,晒干,脱粒,置通风干燥处贮藏备用。夏播于第二年芒种采收种子。收过种子的板蓝根,根部木质化,不能作药用。板蓝根种子纯度为95%,净度为95%,发芽率达85%以上,种子含水量不低于10%,种子千粒重8~10克。

6.3.3.2栽培管护技术

1.栽培品种选择

大面积种植时,应选择性状稳定、纯度较高、生长整齐、有效成分含量高、产量高、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种源或品种。引入外地种源或品种时,应先进行小面积试种,对引入种源或品种的产量、有效成分含量、抗病、抗寒、抗旱等特性进行科学评价后,选择适宜当地的种源或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2.选地整地

板蓝根是深根植物,主根可长达40~50厘米,常选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黏土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土壤不宜栽种。深耕土壤40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每亩施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或硫酸钾20千克翻入土壤作为基肥。整平耙细,墒宽1.3~1.5米,墒高约20厘米,墒间沟距30~40厘米,四周开排水沟,以利排水。

3.播种

(1)播种时间。一般采用种子直播,可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其中春播和秋播较为常见,春播在每年的3月底到4月初,夏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播在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生产上栽培入药的板蓝根一般春播,而留种的板蓝根一般选择秋播。

(2)播种密度。不同种植密度对板蓝根地上部和地下部产量有显著影响,为兼顾叶和根的产量,板蓝根种植密度宜采用20厘米×7厘米或25厘米×7厘米,一般每亩用种量2~3千克。

(3)播种方法。可分为条播和撒播,条播便于管理,即在整好的墒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横向开浅沟,沟深2厘米左右。播前用40℃温水将种子浸种4~5小时,捞出种子晾干后可用草木灰拌种均匀撒入沟内,覆细土至盖没种子,或用腐熟猪牛粪盖种,再将细土盖在表面上,轻压并浸透水,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即可出苗。

4.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补水排涝:板蓝根种子外带果皮,影响其吸水,因此在出苗前,需适当的补水,防止干旱引起缺苗。但幼苗怕涝,幼苗生长旺盛期间水分过多易导致植株根部腐烂,进而引起病害和减产,需严格做好排水工作。间苗、定苗:板蓝根苗期正值高温季节,植株生长迅速,容易发生苗与苗之间争水、争肥、争光现象。故要在出苗一周后(二叶一心)苗高7~10厘米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两周时(四叶一心)苗高12厘米时按株距6~8厘米进行定苗。每穴留1~2株健壮苗。

(2)中耕除草。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隔半个月中耕除草一次,保证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停止中耕,只拔草。

(3)追肥。板蓝根生长期由于温度高、生长快、植株需水需肥大且较集中,故要在定苗后及时追肥。同时,每次采收叶片后立即进行追肥浇水,以促使新叶生长。一般在板蓝根播种后苗高约10厘米,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对水60千克或硫酸锌200~250克对水60千克,对植株体进行第一次定向均匀喷施;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板蓝根播种后第一个生长发育旺盛期,板蓝根植株体在该期间对氮磷钾大量元素肥的需求增强,一般亩用硫酸铵7~8千克,磷肥8~15千克,钾肥3~5千克,将上述肥料混合后均匀撒入板蓝根行间,撒施的肥料距植株根部5~10厘米,以免灼伤根系,每亩还可追施腐烂沤熟的人粪尿400~500千克;7月上旬和8月中旬,当板蓝根收割第一次叶子后,可按上述方法再分别喷施一次微肥。

(4)灌溉、排水。板蓝根生长期如遇伏天干旱,可在早晚灌水。多雨地区和季节,墒间沟加深,大田四周加开深沟,及时排水,避免烂根。

(5)及时打顶,防止早期抽薹。板蓝根属二年生植物,第一年是营养生长旺盛阶段,第二年是抽薹开花结果阶段,如果板蓝根当年种植当年抽薹就叫早期抽薹。板蓝根主要是以根入药,兼用叶片,开花结果后根部木质化,失去药用价值,因此生产上要及时打顶,防止早期抽薹。

出现早期抽薹原因:一是在幼苗期遭受低温(0~5℃)直接导致幼苗通过春化作用,二是在低温条件下通过春化作用的板蓝根,如遇高温或在长日照条件下,将进一步导致早期抽薹的普遍发生;此外,雨水过多,也易发生早期抽薹。

控制早期抽薹的方法:除了将抽薹的顶柱除掉,控制开花结果,以免影响产量和药材品质外,其他防止早期抽薹的方法还有:一是适期播种,即当地温稳定在10℃以后,如5月初播种,避免春寒,防止低温春化;二是精选良种,即选择当年长势良好、无病虫危害的植株,经越冬后,第二年5—6月开花结果做留种用。不能使用当年种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子,否则,当年仍然早期抽薹开花结果。此外,合理密植也能降低早期抽薹的发生。

5.病虫害防治

(1)霜霉病。病原为菘蓝霜霉菌。叶片受害,初期叶面上出现小点状褪绿斑,不久扩大呈圆形,中央黄色,外缘四周浸润状渐淡,呈角状斑块。潮湿时,叶背病斑上长出白色或灰色毛状霉物。当叶片为多点侵染时,病斑常彼此融合。后期病斑叶组织变褐坏死,致使全叶黄化干枯。一般病原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田寄主的生长点处越冬,次年春季,病菌继寄主返青复苏,侵染源借气流传播。当板蓝根生长旺盛季节如逢温暖潮湿,尤其5—8月份多雨,大水漫灌、土壤潮湿板结和高度密植等都易诱发板蓝根霜霉病流行发生。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病枝残叶集中烧毁,深埋减少越冬病原;改善田间通风条件,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可选用1:1:100倍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发病期,可选用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间隔15天1次,或根据病情隔7~10天喷雾1次,连续防治2~3次。

(2)灰斑病。为叶部病害,病叶上出现小病斑,直径2~6厘米,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薄易空孔,病斑不断扩大至整个叶片枯黄死亡,潮湿时出现霉层。以种子带菌传播,7—8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生产上应加强轮作和中耕除草;雨后要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在发病初期,选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

(3)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也可蔓延至茎或叶柄,一般细根、须根和主根根尖受害呈黑褐色,至根系维管束呈褐色病变,后期整个根部腐烂,有腐臭味,地上部植株逐渐枯死。主要侵染源为土壤带菌,多雨季节,气温高、田间湿度大是根腐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应选择土层深厚、地势高、排水畅的砂质壤土地种植,并实行合理轮作,增施磷、钾肥,适当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9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轮换淋穴防治,重发病区进行灌根。发现病株拔除烧毁,对土壤撒石灰消毒。

(4)菜青虫(菜粉蝶)。属麟翅目粉蝶科,成虫为白色粉蝶,常产卵于板蓝根叶片上,卵长瓶状,浅黄色。在春夏孵化,幼虫全身青绿色,故又名菜青虫。以其幼虫咬食叶片,造成孔洞、缺刻,严重时叶片食光,只留下叶脉。防治方法:收根后,地上部分集中烧毁或深埋;在幼虫幼龄时,可选用2.5%多杀霉素(菜喜)悬浮剂800倍液、2.5%鱼藤精乳油500~800倍液、青虫菌粉5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8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5)小菜蛾。属麟翅目菜蛾科,以其幼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孔洞,严重时仅留叶脉。防治方法同菜青虫。可选用2.5%多杀霉素(菜喜)悬浮剂800倍液、2.5%鱼藤精乳油500~800倍液、10%虫螨腈(除尽)悬浮剂8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8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

(6)蚜虫。危害嫩茎、叶。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使叶片枯黄,生长不良。防治方法:根据蚜虫发生情况,可选用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16毫升/亩对水60千克、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5克/亩对水60千克、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4000倍液、1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15克/亩对水60千克、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5.6~11.2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40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此外,防治虫害可结合整地亩用50%辛硫磷乳油1~1.5千克拌土20千克进行土壤处理,出苗后及时采用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40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

6.3.3.3采收与加工技术

1.采收时期

(1)地下部根采收。一般于播种当年10月中下旬地上部枯萎后收获刨根。

(2)地上部大青叶采收。春播板蓝根,在收根前,可收割3~4次,分别于6月底、8月初、9月初或10月中下旬收获。夏播可采收2次,分别于9月上旬和10月中下旬各采收1次。当板蓝根叶片高16~20厘米即可收割叶子。

(3)果实采收。果实于播种第二年6月成熟后收获,摊开晾干后装袋,放于低温干燥处储存。

2.采收方法

(1)采收板蓝根。先在地边开挖30厘米深的沟,然后按顺序向前刨挖,因板蓝根生长较深,注意不要挖断刨伤,以免影响质量,一般要刨到50厘米时才不会挖断挖伤。

(2)采收大青叶。采收叶片时要从植株基部离地面2厘米处割取,促使它重新萌发枝叶,使今后能继续采收。小量栽种时采周围老叶,留中央新叶继续生长。一般割收叶子时选晴天,立即晒干,则叶色绿,质量好。如遇阴雨天应及时烘干,不要让雨淋,不要堆捂,否则要发霉变黑,降低质量。

3.干燥、包装与贮藏

刨出的根去净芦头和泥土,晾到七八成干,捆成小把,再进行晾晒水分干透为止;收割后的大青叶晒至七八成干,扎成小把晾晒至全干,为药用大青叶。药材干品水分含量应低于15%,大青叶手捏叶片时,质脆易碎。干燥完毕及时装袋,注明产地、种植农户、净重与采收时间等。放在通风、凉爽、遮光的房间贮藏。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