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6.2.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6.2.3.1种苗繁育技术

薏苡种植一般采用大田直播,直播法春播每亩用种量4千克左右,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薏苡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薏苡直播可采用条播法或穴播法:条播法具有植株分布均匀、便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栽培等特点,行距以30~40厘米,深度以3~6厘米为宜,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盖土2~3厘米,轻镇压以盖严种子为宜;穴播法按一定的株行距开穴播种,种子播在穴内,深浅一致,出苗整齐,能保证播种质量,节约种子和肥料用量,按行株距30~40厘米开穴,穴深6厘米左右,每穴播种子4~5粒,覆土2~3厘米,轻轻镇压。

6.2.3.2栽培管护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肥沃、排水良好、灌溉方便的砂壤土或黏壤土。为防止病害,提高产量,薏苡不宜连作,也不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最好与豆类、棉花、蔓类作物轮作。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首先深翻,深约30厘米,深耕时施堆肥或杂肥每亩2000~3000千克,每亩复合肥40~50千克,春季播种前再翻一次,耙细整平,做成宽1.3米的墒。如在山坡种植一般不做墒,但要开好排水沟和拦山堰,防止雨季雨水冲刷。

2.播种

(1)种子选择及处理。选择矮壮、分蘖力强、枝叶茂盛、结实密成熟期较一致的植株作为母株,割穗装袋,置3~4天后脱粒,除去杂质、空瘪种子,选择饱满带光泽的种子晒干留作种用。为了促进种子萌发和预防病害发生,播种前必须作种子处理,常用方法为:将种子浸泡在60~65℃的温水中10~15分钟,捞出种子用布包好,用重物压沉入5%生石灰水里浸泡24~48小时,或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4~48小时,取出以清水漂洗晒干后播种。

(2)播种期。多在春分(3月中下旬)左右播种,海拔较高地区多在清明至谷雨期间(4月上中旬),有伏旱的地方要尽量早播,如过迟,发芽快,就会因伏旱严重减产。

(3)播种方法。通常习惯采用穴播法,按行株距30~40厘米开穴,穴深6厘米左右,每穴播种子4~5粒,覆土2~3厘米,轻轻镇压,每亩用种子4~6千克。

3.田间管理

(1)间苗定株。当幼苗高5~10厘米,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补苗,每穴留壮苗2~3株。长出5~6片真叶时,按株距12~16厘米定苗,缺棵要及时补苗。

(2)中耕除草。通常进行2~3次。第一次在苗高5~10厘米时,结合间苗进行,浅锄,除净杂草;第二次在苗高15~20厘米时,浅锄,特别要注意勿伤根部;第三次在苗高35~50厘米时,结合追肥、培土以促根生长,防止倒伏。

(3)追肥。薏苡分蘖分枝力强,需肥量大,适时适量追肥可达到增产增收。生长前期为提苗,应着重施氮肥,后期为促壮秆孕穗,应多施磷钾肥。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或硫酸铵l0~15千克,以促分蘖;第二次中耕除草前,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或硫酸铵l0~15千克,在离植株10厘米处开穴施入,中耕时覆土;第三次在开花前于根外喷施1%~3%过磷酸钙溶液,促进开花结实,提高产量,过磷酸钙用量掌握在每亩10~20千克。

(4)排灌。薏苡喜水湿,播种后应勤浇水,苗期、拔节、抽穗、开花和灌浆期均要有足够水分,若干旱,傍晚及时浇水,抽穗前后,务必浇透水。雨天要疏沟排水。

(5)摘脚叶。在薏苡拔节结束后,及时摘除第一分枝以下的老叶及无效分蘖,有利于通风散热,促使茎秆粗壮,防止植株倒伏。

(6)人工辅助授粉。薏苡为雌雄并穗同株植物,以风为媒传粉。在无风情况下,雌花未全部授粉,易出现秕粒。在花期每隔3~4天,可振动植株上部,使花粉飞扬,以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

4.病虫害防控

薏苡病害主要有黑穗病、叶枯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和黏虫。发生普遍,对薏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应及时防治。

(1)黑穗病。又名黑粉病,主要为害穗部,系由染病种子附着的病菌孢子,随植株生长到达穗部,使新结实的种粒肿大呈球形或扁球形的褐色瘤,破裂后撒出大量黑粉(即病菌孢子),又继续浸染,由种子和土壤带菌,为害严重时病率可达90%以上,甚至颗粒不收。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前作作物应以豆类、棉花、马铃薯等为宜;②种子处理:将种子浸泡在60~65℃的温水中10~15分钟,捞出种子用布包好,用重物压沉入5%生石灰水里浸泡24~48小时,或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4~48小时,取出以清水漂洗晒干后播种;或在播种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5%拌种,可减少黑穗病发生;③发现病株连根拔起,集中烧毁深埋。

(2)叶枯病。为害叶部,呈现淡黄色小病斑,叶片黄枯。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选用1:1:100波尔多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是薏苡的主要虫害,发生率3.6%~8.2%,造成整株折断枯死,严重影响产量。玉米螟以幼虫为害为主,可造成薏苡枯心,也可造成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防治方法:播种前,清洁地块,集中烧毁上年薏苡秆,灭越冬幼虫,在玉米螟越冬后幼虫化蛹前期,将病残株消除并集中烧掉;可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成虫;根据玉米螟发生情况,可选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12毫升/亩对水60千克、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14克/亩对水60千克、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60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10.7~21.4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黏虫。黏虫幼虫为害叶片,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也为害嫩茎和嫩穗,大发生时植株叶片被吃成光秆。除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在幼虫期,可选用240克/升甲氧虫酰肼(米满)悬浮剂10~20毫升/亩对水60千克、10%虫螨腈悬浮剂33~50毫升/亩对水60千克、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5克/亩对水60千克、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55毫升/亩对水60千克、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6.7~2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15毫升/亩对水60千克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为从根本上消灭黏虫,应挖土灭蛹。结合农事操作,采摘田间枯黄叶,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

6.2.3.3采收与加工技术

1.采收

薏苡当年即可收获,采收期因品种和地区不同而异。早熟种7—8月初,中熟种8月下旬至9月中旬,晚熟种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南方一般在9月上中旬,北方一般在10月上旬。当薏苡茎叶为枯黄色,果实外壳坚硬呈黄褐色,种子八成熟时即可收割。采收过早,空壳多、产量低;过迟,籽粒易脱落。收割时选晴天割取全株或只割茎上部,用打谷机脱粒或晒干后脱粒。

2.产地初加工

割下整株打成捆,堆放3~4天,可促进果实后熟后脱粒、晒干,扬去或风去杂质,将净种子用碾米机碾去外壳和种皮,筛或风净后即成商品药材。

3.质量鉴别

薏苡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基部略平,顶端钝圆。表面乳白色、光滑。常有少量淡棕色种皮残存,基部凹入,中央有点状种脐,侧面有腹沟,沟内淡棕色,依腹沟方向纵切可见胚乳较大,白色粉质,盾片狭长,淡黄色,胚细长,位于腹沟一侧,上端为胚根,下端为胚芽。种仁横切肾形,质坚硬,味甘。以粒大、色白、完整、无碎粒、无粉屑杂质者为佳。

4.贮藏保管

薏苡在储存中易发生虫蛀和发霉,应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存储,并适时晾晒和定期烘焙。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