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1.43豇豆

3.11.43.1基本概述

豇豆别名角豆、姜豆、带豆、挂豆角,属豆科、豇豆属一年生植物。豇豆为蝶形花科缠绕草质藤本或直立草本,羽状复叶有3个小叶,顶生小叶卵状菱形,长5~13厘米,宽4~7厘米,叶缘全缘;总状花序腋生,着生2~6个花序;花萼浅绿色,钟状,长6~10毫米,裂齿披针形;花冠白色、黄白色或紫色,长约2厘米,旗瓣扁圆形,顶端稍凹,基本稍有耳,翼瓣三角形,龙骨瓣稍弯;荚果线性,下垂,长达80厘米;种子肾形、长椭圆形,颜色有红色、黑色、红褐色、灰褐色等。

豇豆嫩荚肉质脆嫩肥厚,性甘味平,健胃补肾,含有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矿物质(铁质、镁质、锰质、磷质、钾质等)、叶酸等,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解毒等功效。豇豆所含磷脂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其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有润肠通便的效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3.11.43.2品种与分布

豇豆原产于印度和缅甸,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豇豆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全国范围都有种植,主要的种植区域有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广西、江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

豇豆分为长豇豆和短豇豆,茎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种,按照生育期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种植时,应根据栽培季节、地区、方式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商品性好,适应于当地栽培和满足市场需要的品种。云南主要的种植区域有保山、元谋、孟定、勐腊、元江、建水、蒙自、华宁等。下面介绍几种云南热区主要栽培的豇豆品种。

1.早熟品种

(1)帮达9号。帮达9号为超早熟品种,植株蔓生,基部2~3节开始结荚,可连续挂荚,早期挂荚多而集中,特别适宜大棚早熟栽培。鲜荚绿白色,荚长70厘米左右,无鼠尾,不鼓籽。其对光照不敏感,适宜全国保护地极早熟栽培。

(2)早秀。早秀为早熟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叶小,绿色,主蔓2~3节着生花序,每花序多着生双荚。豆荚整齐,匀称,荚长70~75厘米;嫩荚绿白色,无鼠尾,不易老化,连续结荚能力强,挂荚多,整齐,产量高。该品种适应性广,耐寒,耐高温,抗病力、抗逆性强,在中国南北春、夏、秋均可种植。其突出特点是早熟、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商品性好。

(3)优选之豇28-2。优选之豇28-2为早熟品种,植株蔓生,株高2.5米左右,生长势中等,主蔓第4~5节开花结荚,豆荚粗长而多,一般长度65~70厘米,荚粗0.8~1.0厘米,荚条大小均匀,单荚重20~30克,荚色浅绿,肉鲜嫩,纤维少,品质好,耐寒,耐热,抗病,高产。

2.早中熟品种

(1)农望·新杂6号。农望·新杂6号为早中熟品种,植株蔓生,种子肾形,种皮灰褐色有麻点,生长势旺,分枝较多,叶片大小中等,较耐寒,主蔓5~6节着生第一花序,淡紫色,结荚力强,双荚率高。商品荚嫩绿色,中前期荚长80厘米左右,荚粗0.8厘米左右,荚顺直,商品性好。四川、重庆、贵州等地适宜在5月至7月播种,江西、江苏、安徽、福建等地适宜在4月至8月初播种,云南、海南、广西等地适宜在8月下旬至次年3月底之前播种,全国范围均可栽培。

(2)洪鑫·金钻王。洪鑫·金钻王为早中熟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力中等,以主蔓结荚为主,主蔓始花节位4节,中层结荚集中,持续结荚能力强,丰产性好,抗性强,不易早衰。商品荚嫩绿色,荚长80厘米左右,荚粗0.90~0.93厘米,单荚重42.2克,荚条上下粗细均匀,美观顺直,不露仁,无鼠尾,耐老化,耐贮运,商品性好,比同类产品产量高25%~30%。长江以南地区3月上旬至8月上旬均可播种,最适生长温度20~30℃,适宜露地立架栽培,是各地蔬菜种植农户首选豇豆品种。

(3)华农·华赣一号(豆冠王)为早中熟品种,该品种叶片中等,叶形尖三角形,长势偏强,底部极少分枝,中部有很弱的分枝。分枝都结荚,4、5节位着生第一花序,以后各节位均有花序,中层花特别集中。荚长70~80厘米,荚色嫩绿色,外皮美观,荚偏粗,上下粗细均匀,无鼠尾,无鼓籽,商品性特好,亩产量3000千克左右。该品种抗病毒病、斑枯病性强。

3.中熟品种

(1)天马豇豆。天马豇豆为中熟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荚绿白色,荚长80厘米左右,主、侧蔓同时结荚率高,每花序可结荚2~4条,肉厚,纤维少,质嫩,不易老化,商品性好,采收期长,结荚均匀,一般亩产2500~3000千克。此品种适应性强,耐热、耐涝,抗逆性强,对光照不敏感,适合中国南北种植豇豆的地区种植。

(2)绿领·年年有缘。绿领·年年有缘为中熟品种,植株生长强壮,主蔓3~4节着生第一花序,荚嫩绿色,荚长80厘米左右,耐老化,耐储运,耐热,荚条上下粗细均匀顺直,对荚多,商品性好,抗病性强。

3.11.43.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整地

(1)整地理墒。

豇豆忌连作,要选择前作没有种过豆类作物、排灌方便的肥沃土壤或者砂壤土。整地前进行翻地晒土,不仅能杀菌,还能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强透气性。豇豆一般采用双行种植,墒面宽90厘米,沟宽40厘米,每亩施用农家肥3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硫酸钾10~20千克、复合肥50~80千克,底肥撒在地表,翻耕打碎土壤,理墒盖膜。

(2)装灌盖膜。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云南热区蔬菜种植多采用膜下滴灌的栽培方式。覆盖地膜具有保持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改善光照条件、防止土壤板结和防除杂草等作用;安装滴灌系统,不仅能节省劳动力和水肥,还为科学施肥和灌溉提供保障,同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播种

(1)播期选择。

豇豆耐热不耐寒,一般在春季、夏季、秋季都可以播种。种植春豇豆一般在3月下旬,气温逐渐升高,利于豇豆的生长;种植夏豇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般5—6月底播种,南方地区4—7月底播种;种植秋豇豆,北方地区一般7月底以前就要播种,南方热区则9月底以前均可播种。豇豆种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栽培方式、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播种秋豇豆时,要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

(2)种子处理。

将精选后的种子应在晴天晒1~2天,播种前用50~55℃温水浸种2小时左右,捞出即可播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5%拌种,可以预防枯萎病和炭疽病。用72%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4~6小时,可以预防细菌性疫病。

(3)直播。

豇豆播种多采用直播的方式,播种前要锄松表土,施足底肥,覆盖地膜,浇足水,每亩3500~3800穴,每穴3~4粒,留苗2~3株,覆土2~3厘米。

3.田间管理

(1)插架引蔓。

抽蔓前,要及时插架,一般采用“人”字形架。架距植株基部10~15厘米,每穴插1根,深15~20厘米,相交位置离地面1.5~1.6米,用棉线从头到尾逐一捆绑扎紧相交位置,以便牵引。引蔓要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2)抹芽摘心

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节位的侧芽一律抹掉,促进开花,第一花序以上的侧枝要进行摘心。当主蔓长到2米左右时摘心,以便控制生长,促进侧枝的分化和花芽的形成,利于增产和采收。

4.水肥管理

(1)浇水。

夏秋季温度较高,豇豆出芽快,大部分芽顶土时,少量浇水1次,保证出苗整齐。豆苗顶土前则要少浇水,防止种子腐烂。出苗整齐后,要严格控水,培育壮苗,防止苗期徒长,表现为豇豆节间过长、茎蔓纤细,叶片小而薄。

(2)追肥。

开花前严格控肥,防止苗期徒长,始花期要及时追施提苗肥,选用尿素和复合肥300倍液追施。盛花期追施花肥,选用氮钾肥(氮肥∶钾肥=12∶20)100倍液浇灌。盛果期要重施膨果肥,每采收1~2次荚后及时追施复合肥1次,采收期间可喷施2~3次叶面肥,防止植株早衰,延长采收期。

5.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由于气候条件和种植季节、种植品种、种植模式等差异,云南不同热区的豇豆病虫害的发生各不相同。云南作为蔬菜种植的主产区,土传性病害、病毒病以及根茎、叶部病害和虫害的发生较为严重。豇豆的主要病害有根茎部病害(豇豆疫病、豇豆细菌性疫病、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叶部病害(锈病、白粉病、煤霉病)和病毒病三种病害。

(1)豇豆疫病。

1)豇豆疫病。①病原。豇豆疫病由豇豆疫霉菌引起,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流水等传播。②病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茎蔓、叶和豆荚。发病时,茎蔓、叶片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茎部病斑扩展,绕茎1周后,病部缢缩,表皮变褐色,病茎以上叶片迅速萎蔫死亡;叶部病斑可蔓延至整个叶片,叶表面产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天气干燥时,病斑变淡褐色,叶片干枯;豆荚发病之初出现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期豆荚上产生白霉。③防治方法。豇豆疫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2)豇豆细菌性疫病。①病原:豇豆细菌性疫病由豇豆细菌疫病黄单胞菌引起,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带菌种子萌芽后,先在子叶上产生病原细菌,再通过风雨、昆虫、人、畜等从气孔侵入,感染到植株上。②病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茎、叶片和荚。茎蔓发病之初,出现水渍状病斑,病斑慢慢变成褐色凹陷条斑,环绕茎1周后,致病部以上枯死。叶片发病,从叶尖和边缘开始,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小斑慢慢扩大成不规则形的褐色坏死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部变硬,薄而透明,易脆裂。豆荚发病之初,出现褐红色稍凹陷的近圆形斑,严重时豆荚内种子亦出现黄褐色凹陷病斑。在潮湿条件下,茎、叶、果病部及种子脐部常有黄色菌脓溢出。③防治方法。豇豆细菌性疫病可选用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500倍液或23%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2)豇豆根腐病。

1)病原。豇豆根腐病由腐皮镰孢菌引起,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通过工具、雨水和灌溉水等传播。

2)病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主根和根茎部。根部自根尖开始发生褐色病变,由侧根延及主根,致使整个根系坏死腐烂。剖检病根,可见到维管束呈红褐色。主根腐烂后,植株地上部分呈萎垂状;田间湿度较大时,茎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开花结荚后症状逐渐明显,病害严重时,植株矮小,茎叶枯黄,病株易拔起。

3)防治方法。豇豆根腐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立枯净(杀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8%精甲霜灵·咯菌腈(亮盾)可溶性液剂1500倍液等轮换灌根防治,每隔7天灌根1次,连续灌根2~3次。

(3)豇豆枯萎病。

1)病原。豇豆枯萎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的尖镰孢菌引起,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腐生性较强,借助灌溉水、农具、施肥等农事活动,从根部伤口侵入,连作地及土壤含水量高的地块发病重。

2)病害症状。枯萎病主要为害根部,造成根系发育不良,根部皮层腐烂,新根很少或没有。剖检根茎部可见到维管束变成黄褐色或褐色。发病初期,病株呈萎蔫状,早晚可自行恢复正常,后期慢慢枯死,下部叶片先变黄,然后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全叶枯焦脱落。

3)防治方法。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恶霜·猛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噁霉灵(绿亨一号)水剂3000倍液等轮换灌根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灌根2~3次。

(4)豇豆炭疽病。

1)病原。该病由真菌引起,病菌菌丝体随病残体越冬,或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等接触传播。

2)病害症状。发病初期在茎上产生紫红色梭形或长条形病斑,慢慢颜色变淡,病斑上密生大量黑点。豇豆炭疽病多发生在雨季,病部往往因腐生菌的生长而变黑,加速茎组织的崩解,造成植株生长停滞或者死亡。当温度高于27℃,相对湿度低于90%时,很少发病。

3)防治方法。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5)豇豆锈病。

1)病原。该病由豇豆单胞锈菌引起,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冬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菌丝和小孢子,小孢子侵入植株形成初侵染,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及新的夏孢子。孢子成熟后,借气流等传播,进行再侵染。

2)病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种荚。发病初期,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变成褐色小脓包状,周围有黄色晕圈,其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即为夏孢子,后期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致使叶片变形早落。

3)防治方法。可选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500~600倍液、250克/升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30%氟菌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6)豇豆白粉病。

1)病原。该病由真菌白粉菌引起,为真菌性病害。病菌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等传播,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芽管,后形成菌丝体,并在病部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2)病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部发病,在叶背上产生形状、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白粉状霉斑,病斑沿叶脉发展,白粉布满全叶,严重时叶面也显症,致使叶片枯黄,引起大量落叶。

3)防治方法。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9%吡萘·嘧菌酯(绿妃)悬浮剂1500倍液或40%腈菌唑(土菌消)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7)豇豆煤霉病。

1)病原。该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菜的豆假尾孢菌引起,病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然后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2)病害症状。叶片染病初期,出现近圆形黄绿色斑,后逐渐增多,叶两面生紫褐色或紫红色小点,小点逐渐扩大为紫褐色或褐色病斑。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着生暗灰色或是灰黑色煤烟状霉,叶背尤为明显。豇豆一般在开花结荚期开始发病,病害多发生在老叶或成熟的叶片上,顶端嫩叶较少发病或不发病。

(3)防治方法。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8)豇豆病毒病。

1)病原。该病由豇豆蚜传花叶病毒、豇豆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蚕豆萎蔫病毒4种病毒引起,可单独侵染为害,也可复合侵染。病毒吸附在种子或是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播种带病毒的种子,出苗后即可发病。植株通过蚜虫、粉虱、蓟马等感染病毒,病毒也会通过植株间汁液接触、农事操作等从植株伤口侵入,进行多次侵染。

2)病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花器、豆荚。嫩叶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是叶色深浅相间的花叶,叶片卷曲、萎缩、畸形,病株矮化;花器变形,结荚少,豆粒产生黄绿花斑。

3)防治方法。可选用20%吗啉胍·乙酸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6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时,选用高效叶面肥进行喷雾施肥。最关键的是,发现蚜虫、蓟马等害虫,应及时喷药防治。

6.主要虫害与防治

(1)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虫总科下的所有成员。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背和嫩茎处吸食汁液,致使叶片卷缩变黄,植株生长不良。蚜虫分泌的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会引起霉菌病发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致使叶片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16毫升/亩对水60千克、1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6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3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豇豆荚螟。

豇豆荚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豆荚野螟属的一种昆虫,也是为害豇豆的重要害虫。其幼虫主要啃食花朵、嫩荚和种子,也可啃食茎杆和叶片,造成落花落荚,产生虫孔并排出粪便,严重影响豇豆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4~18毫升/亩对水60千克、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14克/亩对水60千克、10%醚菊酯(多来宝)悬浮液600~1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斑潜蝇。

斑潜蝇属于双翅目潜蝇科害虫,幼虫在叶片中间啃食叶肉后形成花纹形灰白色条斑,严重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可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4~18克/亩对水60千克、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25%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水分散粒剂11~14克/亩对水60千克或75%灭蝇胺(潜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根据不同药剂的持效期以及安全间隔期确定喷药间隔天数,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蓟马。

蓟马为昆虫纲缨翅目害虫的统称,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吸取植株幼嫩组织的汁液,受害植株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心叶不能正常展开,造成植株生长缓慢或是停止生长;为害花朵和嫩果,造成落花落果,严重影响豇豆产量和品质。在豇豆的盛花期,蓟马为害严重。此外,蓟马不仅会直接为害植物,还会传播多种病毒。

防治方法: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20克/亩对水60千克、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2.2~26.6毫升/亩对水60千克、40%啶虫脒水分散剂4000~6000倍液或24.5%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5)烟粉虱、白粉虱。

烟粉虱、白粉虱属于同翅目粉虱科的害虫,它的成虫、若虫刺吸植物叶液,致使受害叶褪绿、萎蔫或枯死,并可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棚室消毒,减少虫源。育苗前彻底清除棚室,用硫黄2~3千克/亩+80%敌敌畏乳油0.25千克拌上锯末,分堆点燃,密封一昼夜,放风无味后才可使用,以消灭虫源。②秋冬扣棚时,设置60~80目的防虫网,阻止烟粉虱进入棚室。③利用烟粉虱的黄色趋性,在棚室将黄色诱虫板,挂在高于作物的地方,板上涂10号油,并隔几天清洗后再涂油,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作用。④药剂防治。在烟粉虱、白粉虱虫害发生初期,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5~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可产生良好的防效;在烟粉虱低龄若虫盛发期,可选用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55~65毫升/亩对水60千克、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3.3~40.0毫升/亩对水60千克、22.4%螺虫乙酯悬浮剂6.4~9.6毫升/亩对水60千克或5%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以避免蚜虫抗药性的产生及发展。

7.采收

(1)嫩荚采收。

开花后7~12天,嫩荚充分长成,组织柔嫩,种子刚刚显露时,应及时采收。采摘初期,每隔4~5天采1次;采摘盛期,每隔1~2天采1次。采收期共30~40天。

(2)制种。

留种前应去除杂株、病株、弱株,选择性状一致、抗病性高、结荚节位低和结荚集中的植株。当果荚种壁充分松软,表皮萎黄时即可采收,挂于室内阴干后脱粒,晒干后乘热将种子装入密封袋,密封贮藏。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