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1.30苋菜

3.11.30.1基本概述

苋菜属苋科苋属一年生植物,别名又叫米苋、名苋、赤苋、青香苋、彩苋等,原产中国。其突出特点是耐热,适应性强,适于夏季栽培,且丰产稳收。苋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80~150厘米;根系发达,茎粗壮,呈绿色或红色,常分枝,幼时有毛或无毛。叶片呈卵形、菱状卵形或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7厘米,呈绿色或红色、紫色或黄色,或部分绿色加杂其他颜色,顶端圆钝或尖凹,具凸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缘,无毛;叶柄长2~6厘米,绿色或红色。花簇腋生,直到下部叶,或同时具顶生花簇,成下垂的穗状花序花簇球形,直径5~15毫米,雄花和雌花混生;苞片及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5~3.0毫米,透明,顶端有长芒尖,背面具绿色或红色隆起中脉;苋菜花被片矩圆形,长3~4毫米,绿色或黄绿色,顶端有长芒尖,背面具绿色或紫色隆起中脉;雄蕊比花被片长或短。胞果卵状矩圆形,长2.0~2.5毫米,环状横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近圆形或倒卵形,直径约1毫米,黑色或黑棕色,边缘钝。

苋菜以幼苗或嫩茎叶可供炒食、做汤、凉拌或做馅,别具风味,营养丰富。苋菜是有推广价值的夏季、秋季绿叶蔬菜,营养丰富,药食俱佳。营养学家分析测定,苋菜每100克嫩茎叶约含有水分90.1克、蛋白质1.8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0.8克、钙180~200毫克、磷46毫克、铁3.4~4.8毫克、胡萝卜素1.87~1.95毫克、维生素B10.04毫克、维生素B20.13~0.16毫克、维生素C28~38毫克、锌0.64微克、维生素E1.54毫克、维生素K78微克,尼克酸0.3~1.1毫克。此外,红苋中含有丰富的钾、钠、氯、镁等元素。一个人每天只需食用100~150克苋菜,即能满足人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量,故营养学家称其为“菜中维生素丸”。

苋菜以新鲜的红苋菜为佳,烹调过程中汤汁呈红色,最好不要扔掉汤汁,常见的烹调方法有凉拌、炒、煮等,也可以用来腌制咸菜。传统医学认为,苋菜具有清肝明目、清热、利肠、利窍、收敛止血、抗菌止痢、消炎退肿,以及治疗目雾不明、痔疮、牙痛、崩漏等功效。一般人都可以食用,特别适合妇女、老人和小孩,减肥者也可以经常食用。

现代研究发现,苋菜叶里含有高浓度的赖氨酸,可补充谷物中氨基酸不足的缺陷,很适宜婴幼儿和青少年食用,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用牛奶、奶粉等代乳品哺喂的婴儿有益,既能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又有帮助消化、疏通大便、清热解毒之效。据山西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分析测定,苋菜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比小麦和水稻高近1倍,比玉米、谷子和高粱高近3倍。

根据国外的一些报道,苋菜种子和小麦、玉米磨制的混合粉所含蛋白质成分已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人类最适营养标准。苋菜的茎叶和种子均可入药,《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苋亟九窍。其实主青盲明目,而苋子从见。”《本草衍义补遗》指出:“苋,下血而入血,且善走,与马齿苋同服下胎。临产时者食,易产。”《滇南本草》曰:“苋,治大小便不通,化虫,去寒热,能通血脉,逐淤血。”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寒凉,入大小经肠,其茎叶有清热,利窍,透疹功效,可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其实有清肝明目,通利二便作用,主治青盲翳障、目雾不明,乳糜血尿二便不利。

3.11.30.2品种与分布

苋菜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国有苋属蔬菜13个种,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国自古就把苋菜作为野菜食用。作为蔬菜栽培以中国与印度居多,中国南方又比北方多,北方各地栽培苋菜,种子多从南方引进。在中国的南方各地均有一些品质优、营养高的苋菜品种。因苋菜的抗性强、易生长、耐旱、耐湿、耐高温的特点,加之病虫害很少发生,故苋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渐渐为人们所认识,而得到发展。

1.大柳叶彩苋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叶片阔柳叶形,全缘,叶心红色,叶边缘绿色,叶长15厘米,叶宽9厘米,叶柄长4厘米,腋芽较多。中熟,植株耐抽薹、耐热,抗枯萎病。

2.蝴蝶苋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叶片心脏形,全缘,叶片红绿掺半,似彩蝶,叶长10厘米,叶宽8厘米,叶柄长4~5厘米。早中熟,植株较耐抽薹、耐热、耐旱。每亩产量1000~2000千克。

3.大柳叶紫色苋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叶阔柳叶形,全缘,叶背和叶面均为紫红色,叶长15厘米,叶宽7.5厘米,叶柄长3厘米,腋芽较少。单株重15~20克,中熟。植株耐抽薹、耐热,抗枯萎病。

4.花叶苋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叶卵状椭圆形,全缘,心叶叶脉紫红色,叶缘绿色,喜温较耐热,不耐寒。

5.特选圆叶全红苋

广东省梅州市三农种业发展有限公司育成的产品。圆叶深红,色泽红艳,叶全缘绿边极少,叶柄浅红,品质柔嫩。株高26厘米,生长期30~40天。耐热耐湿、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亩产约2000千克。

6.大叶红苋菜

株高22厘米左右。全株有14片叶,叶片较大,大叶长13厘米、宽6厘米,长卵形,叶缘近全缘,深紫红色,叶片周缘为绿色,茎浅绿色,基部带紫红色,茎叶均有白色短绒毛。嫩株茎、叶肉厚质嫩,宜熟食,别具风味。耐热、耐旱性强,耐寒性弱,抗病虫能力较强。生长速度比圆叶苋菜略慢,播后40天左右即可收获。一般亩产2500千克左右。

7.尖叶红苋菜

成株高22厘米左右。叶片较狭长,大叶长7厘米,宽3.6厘米,为宽披针形,灰绿色带深紫红色或全为深紫红色,叶缘近全缘;叶柄及茎均为紫红色,叶、茎上布满白色短绒毛。嫩株肉质略粗,含纤维多,宜熟食,别具风味。耐热、耐旱性强,耐寒性弱,抗病虫能力较强。亩产量1500千克。

8.白圆叶苋菜

株高20厘米,叶圆阔,叶色白绿,叶柄白绿色。生长期30~35天,耐湿热,抗病。纤维少,清甜无渣,口感好,品质为苋菜之冠。亩产量2500千克左右。

9.红圆叶苋菜

株高25厘米左右,叶面紫红色,边缘绿色,叶圆颈稍尖,叶柄绿色。生长期30~40天,耐热抗湿、抗病,适应性广,耐抽薹,容易栽培。叶肉较厚,品质柔嫩,适合炒食。亩产量2000千克左右。

10.全红叶苋菜

其叶、柄、茎均为红色,叶圆形,耐热、耐湿、耐寒,抗病。生长快速,播种至收获约30天。品质优良,纤维少,口感好,适合炒食。这是喜食红色苋菜地区优选品种,早春大棚栽培更能发挥其优点。

11.上海红圆叶苋菜

其叶面呈红色,叶圆形,叶柄、茎绿色,耐热、耐湿,抗病。生长快速,播种至收获约30天。品质优良,纤维少,口感好,适合炒食。这是喜食红苋菜地区优选品种,早春大棚栽培更能发挥其优点。对日照敏感,早春种植防早抽薹。

12.大叶花红苋菜

俗称观音米苋,叶卵圆形,叶面微皱,四周绿色,中央紫红色。茎较粗,略显红色,早熟种。温度适应性广,既耐热又可承受较低温度。常与早春长期作物间套作,可提早上市。

3.11.30.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1.整地施肥

栽培苋菜应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杂草较少的地块种植,播前清洁田园,深耕15~20厘米,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或腐熟圈粪3000千克,石灰150千克。精耕细耙,整地筑畦,畦作成宽约1.5米的平畦,畦面整细整平(沟宽30厘米,深15厘米)。苋菜种子极小,畦面土壤必须细碎平整,否则会影响苋菜的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

2.播种

云南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栽培苋菜,滇西北、滇中地区播种一般在3~9月,如有大棚等保护设施,播种期还可提前和延后1~2个月。滇南、滇西南中低海拔(海拔低于1500米)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播种。

苋菜由于种子细小,一般采用撒播的方式,播前将苋菜种子加适量细沙混合拌匀后撒播。播种前要浇足底水,水渗下后,撒底土,再播种。早春气温较低,出苗较差,每亩播种量为3~5千克;晚春播用种量为2千克,夏季、秋播的种量为1千克。撒播时可用齿耙浅靶,条播的春季可稍深播、夏季、秋季宜浅播。播后不盖土或盖薄土,也可覆以细沙或草木灰或人畜粪尿,也可用镇土代替覆土。播种后畦面覆盖薄膜或遮阳网保温(遮阳)保湿,后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进行浇水追肥。条播的株行距为15厘米×35厘米,以采收嫩茎为主的,最好进行育苗移栽,株行距30厘米。

3.播后管理

苋菜出苗后应保持土壤湿润。春播苋菜,气温较低,空气干燥,出苗慢,可考虑采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促使出苗快而整齐,播种后10~15天出苗;夏秋播苋菜,播后3~5天即可出苗。出苗后撤去薄膜(遮阳网)或改用小拱棚覆盖,适当浇水。当幼苗长有2~3片真叶时第一次追肥,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1500千克。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追肥,第一次采收苋菜后进行第三次追肥,每次每亩施尿素5~10千克。春季栽培苋菜,浇水量不宜过大;夏秋季栽培时应适当灌水,要经常保持田间湿润,遇到干旱及时浇水。如遇雨涝,应立即排水防涝,以利生长。加强肥水管理是苋菜栽培获得高产优质的主要措施,特别在高温环境下,须充分保证氮肥供应,如水肥跟不上,幼苗生长缓慢,且易抽薹开花,产量低、品质差。

4.中耕整枝

苋菜幼苗生长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以免杂草影响苋菜苗生长。苋菜多次采收的还要整枝,即当主枝采收后,可在主枝基部2~3节剪下嫩枝,促进侧枝萌发。

5.病虫害防治

苋菜生长健壮,病虫害较少,但偶有病毒病、黑斑病、炭疽病、褐斑病和蚜虫、甜菜夜蛾等的发生。在农业措施上,可选用优良抗病品种,提高作物自身抗病能力,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实施轮作,清洁田园,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高温、干旱季节,覆盖遮阳网降温促生长,并在发病初期即采收上市。

(1)病毒病。

1)发生特点。苋菜病毒病主要是花叶病毒,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的不正常现象,病株较健株略矮。

2)防治方法。注意防治蚜虫。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促植株早生快发,减轻为害。发病后,可选用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400倍液,或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7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2)炭疽病。

1)发生特点。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灰褐色,直径2~4毫米。茎部染病病斑为褐色,长椭圆形略凹陷。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3)褐斑病。

1)发生特点。主要为害叶片,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后期病斑中部褪色为灰褐色至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晰。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即可。

(4)白粉病。

1)发生特点。发病后叶表面,甚至叶柄、茎秆上如覆白粉。受害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叶片变黄枯萎、脱落,以致全株干枯。

2)防治方法。种植苋菜的农田应尽量远离瓜、果地;发病期可喷洒0.1%~0.3%波美度石硫合剂(用生石灰5千克、硫磺粉10千克,水65千克、先煮成原液或母液,应用时加水稀释成所要求的浓度),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防治。5~10月发生,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500倍液,每周一次即可控制。

(5)蚜虫。

1)发生特点。蚜虫又称腻虫,为害苋菜的花和叶。蚜虫最适繁殖温度为16~22℃,喜欢比较干燥的气候,春、秋季危害相对严重,因而要格外注意,多加防治。

2)防治方法。①合理密植,清理田地,集中收集处理病株,同时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地和桃园等,可有效减少此虫害的发生。②建立灌水沟渠,合理灌溉。③安装太阳能灭虫灯,尽可能杀灭成虫。④引入蚜虫天敌,如瓢虫、草蛉虫等。⑤在虫害发生期,采用3%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60克/亩对水60千克或4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6)小地老虎。

1)发生特点。春季小地老虎幼虫在苋菜植株近地面处将其叶茎咬断,造成缺苗断苗,下层叶片出现参差不齐的孔洞,地上茎被食造成缺刻。

2)防治方法。清晨人工捕捉幼虫;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2千克拌细土15千克,撒于植株周围,结合中耕,使毒土混入土内,可起保苗作用;或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与炒香的菜籽饼(或棉籽饼)5千克做成毒饵,撒在田间诱杀。

6.采收

春播苋菜在播后40~45天,株高10~12厘米,具有5~6片真叶时开始采收。第一次采收时就要间拔过密植株,以后的各次采收用刀割取幼嫩茎叶即可。具有20~25片真叶以后进行第二次采收,待侧枝萌发生长到约15厘米时再进行第三次采收。每次采收,基部留桩约5厘米,以利发枝,供下次采收。夏秋播苋菜播后约30天采收,一般一次性采收完毕。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