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3.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南瓜可以直播或育苗移栽。地温稳定在12~13℃以上时,开始露地直播,要使幼芽在断霜后出土。

3.3.3.1整地与施肥

南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砂壤土、壤土最为适宜。若是爬地栽培南瓜(西葫芦除外),行距为2~3米,株距0.5~0.7米;若是搭架栽培南瓜行距为1.5~2.0米,株距0.7~1.0米。栽培南瓜播种前要进行深翻,并施入腐熟圈肥做底肥,一般每亩施基肥2500~4000千克。

3.3.3.2播种与育苗

1.适宜播种期

南瓜不同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育苗设施条件、栽培方式、定植时期以及市场需求确定。

2.播种量

南瓜的播种量要根据种子的发芽率、种子纯度、定植密度等条件来确定,此外要增加10%~20%的备用苗以备补苗。一般情况,如种子发芽率高,纯度好,用种量为每亩0.3~0.9千克。

3.育苗移栽

(1)育苗。

先准备好苗床或育苗杯,浇透水,将种子平播于土上或芽尖朝下,每个育苗杯中播1粒种子。播种后覆土2~3厘米。保持床温或育苗杯温度在20~25℃,3~5天就可出苗。南瓜出苗期间,注意轻轻摘掉种壳,以利于子叶展开。

(2)育苗苗龄。

露地栽培:苗龄一般20~25天,具有2~3片真叶;保护地栽培:苗龄30天左右,幼苗有3~4片真叶。壮苗的标准:苗龄25~35天,株高10厘米左右,茎粗0.4~0.5厘米,有3~4片真叶。

3.3.3.3播种与定植

1.直播

每穴播种2~3粒,要防止老鼠将种子吃光,造成缺苗。补苗后,由于苗的发育时间不一致,不利于田间管理与操作。

2.定植

由于云南各地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南瓜的定植时间也不一致,只要能保证南瓜苗不要受低温冻害,正常生长,就可以定植或直播。注意:定植时不宜过深,以子叶露出地面为宜。浇定根水时,苗叶上不要沾水和泥土,以免影响缓苗和成活。

3.3.3.4中耕与除草

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由浅入深。注意:在除草时,不要移动苗和伤着苗或根系。为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时,要往根上培土。整个南瓜生育期间,一般要进行中耕除草2~3次。无论进行哪次操作,都要注意在操作时不要将南瓜植株及叶片损伤。

3.3.3.5灌溉与追肥

南瓜定植后,如果墒情好,一般不需要灌水。这个阶段,应多次进行中耕,同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以利壮秧。伸蔓后,距根15~20厘米处,开沟施肥,每亩可施腐熟粪肥500~1000千克,或速效氮肥15~20千克。施肥后要灌水,防止速效氮肥烧根。肥料的追施要做到少施、勤施,并在施肥后注意预防烧根及肥害。

3.3.3.6整枝与压蔓

栽培南瓜时,有时由于枝叶过旺,易引起化瓜。因此,一般在真叶出现6~8片时进行摘顶,促进侧枝生发。一般南瓜的侧蔓最多留3~4条,留3条最佳,若是有特殊栽培需求,则根据需要进行整枝打蔓、留侧蔓。

3.3.3.7授粉

若是在设施中栽培南瓜或露地栽培南瓜(花期遇雨天),为提高南瓜坐瓜率和产量,预防僵蕾与僵果,可以进行人工授粉或放蜂辅助授粉。南瓜花在6点以前开放,为提高授粉效率和坐果率,授粉要在10点以前完成。

3.3.3.8病虫害防治

1.南瓜的虫害

南瓜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粉虱、蓟马、蚂蚁等。在幼苗期,可选用 50 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16毫升/亩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43.3~56.7毫升/亩)轮换喷雾防治;防治瓜守、蚂蚁应在上午露水未干时进行,效果比较好;也可用 70% 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4~6 克/亩)或 1.8% 阿维菌素乳油(20~30毫升/亩)等进行轮换喷雾防治,效果都较好。

2.南瓜的病害

南瓜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蔓枯病、霜霉病、疫病和病毒病。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南瓜的生长发育,造成生育期缩短、减产,并降低品质。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主体,故要防治病毒病,必须先治蚜虫,再进行防治。

(1)白粉病。

1)症状:此病主要侵染叶片,亦为害茎部和叶柄,一般不危害果。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叶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以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似撒上一层白粉,严重时导致叶片枯黄。

2)防治措施:以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预防高温干旱或高温高湿。可选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农抗(抗霉菌素)120水剂2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

(2)炭疽病。

1)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尚未发现病叶和茎蔓染病。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接近成熟或已成熟果实上,初现浅绿色水渍状斑点,后变成暗褐色凹陷斑,逐渐扩大,病斑凹处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中部产生粉红色黏质物。

2)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实施轮作,加强温、湿度管理,棚室中栽培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每隔9~11天熏1次,连续熏3次左右。

(3)蔓枯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病斑初呈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其上微具轮纹。蔓染病,病斑椭圆形至长梭形,灰褐色,边缘褐色,有时溢出琥珀色树脂状胶质物,严重时形成蔓枯,导致果实不长。果实染病,轻则形成近圆形灰白色斑,具褐色边缘,发病重时开始形成不规则褪绿或黄色圆斑,后变灰色至褐色或黑色,最后病菌进入果皮引起干腐,一些腐生菌乘机侵入引致湿腐,为害整个果实。

2)防治方法:选择轮作,选用无病种子,采用配方施肥,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达科宁)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淋防治。

(4)霜霉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淡绿色而后变黄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带棱角,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淡灰色稀疏的菌丛。

2)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可选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乙磷锰锌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等轮换喷雾。

(5)疫病。

1)症状:茎、叶、果均可染病。茎蔓部染病,病部凹陷,呈水浸状,变细、变软,致病部以上枯死,病部产生白色霉层。叶片染病,初生时呈圆形暗色水渍状斑,软腐、下垂,干燥时呈灰褐色,易脆裂。果实染病,初生时呈水渍状暗色至暗绿色斑,后迅速扩展,并在病部生出白色霉状物,2~3天后果实软腐,在成熟果实表面上有的产生蜡质物,生产上果实底部虫伤处最易染病。

2)防治方法:清洁田园,深翻土地,轮作,提倡轮作或高畦栽培。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抗病力,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选用75%甲霜灵800+1000倍代森锌溶液、61%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和喷淋防治。

3.3.3.9南瓜缺素症的正确识别及防治

南瓜缺素症与病毒病症状十分相似,致使判断失误而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下降。

1.缺氮症状

植株叶片小,新叶淡绿,从下到上慢慢变黄。先是叶脉间发黄;花落后坐果量少,果实膨大缓慢。

(1)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前期作业时施用有机肥过少,土壤含氮量降低。另外,收获量大,造成土壤中氮肥含量减少,追肥不及时则容易出现缺氮病状。

(2)防治方法。根据南瓜对氮、磷、钾三要素和微肥的需求,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可防止缺氮。低温条件下可施用硝态氮;田间出现缺氮症状时,应立即在根部增施氮肥,也可叶面喷施。

2.缺铁症状

植株新叶、腋芽开始时变黄发白,尤其是上部叶片、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和新叶叶脉先黄化,后逐渐失绿。叶片的尖端坏死,发展至整片叶子淡黄或变白,叶脉尖端失绿,出现细小棕色斑点,组织容易坏死,花色不鲜艳。

(1)发生原因。在碱性大的土壤中,磷施用过量导致缺铁;土壤中的铜、锰等元素过多时,会影响南瓜对铁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出现缺铁病状。

(2)防治方法。土壤pH应保持在6.0~6.5,土壤不要过干或过湿;叶面喷洒0.3%硫酸亚铁水溶液。

3.缺锌症状

叶片小且簇生,斑点先是在主脉两侧出现,主茎节间缩短;叶片小而密,分枝过度,植株矮化,从中间叶片开始褪色,叶的边缘由黄逐渐变为褐色,叶缘枯死,叶片呈现稍外翻或卷曲。

(1)发生原因。光照过强或吸收磷过多时易出现缺锌症状。若土壤pH值过高,即使土壤中有足够的锌,也不易被溶解或吸收。

(2)防治方法。田间可每亩施用1.5千克左右硫酸锌,也可喷洒0.2%亚硫酸锌溶液。

3.3.3.10收获

采收嫩瓜的,在授粉后,一般15~20天就可以采收。采收时,用剪刀从瓜柄靠近茎端剪,但注意不要损伤瓜皮。采收老瓜的,待瓜完全成熟后,多数品种瓜皮上会上白粉,瓜柄变黄后,就可收获。作为籽用南瓜种植的,可待植株完全枯死后再收获,收获后放到荫凉干燥通风处摆放20天左右,待瓜完全生理成熟后种子较饱满时,再取籽。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