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

3.1.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3.1.3.1土壤准备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保肥、保水、肥沃的沙壤土作为蔓菁生产栽培地。整地质量达到松、碎、平、齐、净、墒标准。

3.1.3.2适宜栽培季节

蔓菁开始发芽温度为3~5℃,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植株营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6℃,最高为27℃,茎叶和肉质根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0℃。根据以上温度要求,春季露地栽培,一般3月中旬至5月上旬可陆续播种,分期收获。秋季露地栽培,8月中旬至9月中旬陆续播种。越冬保护地栽培,10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陆续播种,分期收获。

3.1.3.3茬口选择

秋播蔓菁前茬最好选择施肥多而消耗土壤营养较少的作物,如瓜果类(黄瓜、西瓜、甜瓜),其次是茄果类、豆类、甘蓝、皮芽子、马铃薯、大蒜等。

3.1.3.4播种

1.种子质量

采用色正、粒大、饱满、均匀、光亮的(1~2年)蔓菁种子,净度、纯度均能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

2.播种量

穴播、条播、撒播的播种量分别为0.25~0.50千克/亩、0.5~0.8千克/亩、0.8~1.2千克/亩。

3.播种方式

在坝区种植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一般采用穴播7000~8000穴/亩,播深1.5~2.0厘米。播种不宜过深,以免子叶出土前过多消耗种子内储藏的物质;反之播种过浅,种子容易干燥,影响出苗,即使能出苗,幼苗也容易倒伏,胚轴弯曲,影响肉质根的生长。

在高寒山区种植,行距45~50厘米、株距25~30厘米,采用穴播4800~5500穴/亩,播深1.5厘米左右。

3.1.3.5定苗

蔓菁出土后,子叶展开,幼苗生长旺盛,因此需及时间苗,促进幼苗健壮成长,尤其是穴播的更应及早间苗,确保幼苗有一定的营养面积。间苗应掌握早间苗、分次间苗、适时定苗的原则,间苗时去小苗留大苗,去病苗留健苗,去畸形苗留正常苗,去弱苗留壮苗,以保证苗齐,苗匀,苗壮。一般间苗2~3次,第1次间苗在子叶展开时进行,过晚幼苗拥挤,胚轴部分延长而倒伏,幼苗生长不良。第2次和第3次分别在长出2~3片真叶或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后中耕除草。

3.1.3.6田间管理

蔓菁的田间管理能否控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生长,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追肥

夏播蔓菁从播种到收获需80~90天,产量2000~3000千克/亩。生长初期,蔓菁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少、吸收慢。随后逐渐增多,肉质根生长期,蔓菁对氮、磷、钾的吸收需求量达到最大。如果前期缺,会导致苗弱,即使后期供给充足的氮肥,也难以消除前期的不良影响而提高产量。因此,生长前期应施用一些速效肥,尤其是在土地贫瘠、基肥不足、播种晚的地块。一般追施氮肥3次,分别在苗期、叶生长盛期、肉质根生长盛期。采用轻、中、重施,即苗期轻施,叶生长盛期中施,肉质根生长盛期重施,用尿素,施肥量分别为3千克/亩、7千克/亩、15千克/亩;或苗期施0.3克/株,叶生长盛期施0.95克/株,肉质根生长盛期施2.8克/株。注意磷、钾的配合施用。

2.灌水

蔓菁的耐旱能力不强,如果生长期(尤其是在肉质根生长盛期)缺水,不仅会影响产量,而且会导致肉质根生长瘦小、皮厚、肉硬、木质纤维多,品质差。反之,水分过多,土壤中缺少空气,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下降,使叶根比提高,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失去平衡,形成大的叶丛和小的肉质根。因此可结合追肥灌水3~4次,一般以土壤含水量65%~80%较适宜。要求灌水均匀,土壤不能忽干忽湿,保持土壤疏松,确保肉质根生长整齐。

蔓菁的灌溉除了根据生长特点进行外,还要根据降雨量、湿度、土质、地下水位、空气和土壤温度而定。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才能保证发芽迅速、出苗整齐。由于蔓菁苗期蒸腾量和生长量均不大,需水量不多,主要是加强中耕,达到保水、保肥、增温之目的。如遇天旱、土干,要及时浇水,以免幼苗缺水,生长停滞,形成老化苗。同时注意排水防涝。叶生长盛期,需水量大于苗期,浇水量要大些,但不宜过多,以调节叶片与肉质根的平衡生长。因为此时叶生长加快,若水分过多,会使叶片徒长,互相遮阴,影响通透光,降低光合作用,影响养分的运输和积累。进入肉质根生长盛期,需水量最多,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浇水,有利储藏,防止储藏中失水干缩而降低蔬菜品质。

3.1.3.7中耕除草

蔓菁播种出苗以后,如遇下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蔓菁生长高峰期,也是杂草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杂草不仅争夺蔓菁的养分,而且是害虫的温床,因此必须做到除小、除早、除净,防止杂草丛生。蔓菁根入土较浅,中耕宜浅不宜深,铲除沟内杂草,拔除垄面杂草,除草时应小心,对于接近蔓菁根部的杂草,应一手按住蔓菁苗,另一手轻轻将杂草拔除,不要伤及蔓菁根。一般除草1~2次,采用人工拔草方式。禁止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

3.1.3.8病虫害防治

蔓菁主要的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根腐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菜螟、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等。

1.病毒病

病毒病发病后出现花叶,叶片皱缩、畸形,植株矮小,根部发育不良,造成严重缺株减产。该病由蚜虫传播,高温(27℃以上)干旱有利于该病发生。可按以下措施加以防治:及早防治蚜虫;高温干旱季节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适期播种;合理轮作。化学防治可使用5%盐酸吗啉胍可溶粉剂(400~500克/亩)、5%氨基寡糖素水剂等稀释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2.霜霉病

霜霉病发病后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提倡深沟高畦,密度适宜,及时清理水沟保持排灌畅通。施足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3~4次;中等至中偏重发生年份,每隔5~7天防治1次,连续4~6次,防治时注意合理交替使用,最后一次喷药至收获严格根据国家有关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进行。

3.根腐病

根腐病发病后根部维管束变黑,肉质根内部变黑腐烂,造成黑心、空心,有特别臭的气味。防治上应做到与十字花科蔬菜进行轮作;及时防治菜青虫、黄曲条跳甲等害虫;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毫克/千克(相当于0.02%)浓度的药液喷雾防治。

4.蚜虫

蛀虫主要危害蔓菁的叶。成群聚集在叶的背面和心叶吮吸汁液,使受害叶缘向后卷曲,叶片皱缩,并逐渐失水枯黄,使植株表现矮小,发育不良,直至枯死,此外,还能传播病毒病。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1000~2000倍液或5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5.菜青虫

菜青虫成虫产卵于叶子背面,似竖直的麦粒状,孵化后为害叶片,将叶片啃食出很多缺口。随着虫龄增加,危害逐渐加重,有时仅残留叶脉,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且其粪便会污染叶面,传播软腐病。应在幼虫1~3龄多时施药防治,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8000倍液喷雾,配制药液时加入0.1%的洗衣粉,选择气温高于15℃的阴天、多云天或在晴天下午4:00点后施用;或用10%虫螨腈微乳剂(40~50毫升/亩)喷雾防治。

6.菜螟

菜螟成虫产卵于心叶等幼嫩叶片上,孵化后先造成潜叶危害;2龄后穿出叶面吐丝造成缀叶为害,使心叶死亡;4~5龄由心叶或叶柄蛀入根部,受害株枯死。抓住卵粒盛孵期并初见心叶受害时施药防治,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或4.5%阿维菌素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

7.小菜蛾

小菜蛾低龄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受害叶上呈现一个个透明斑,3龄后将叶片食成孔洞和缺口,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苗期幼虫喜集中在新叶为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可用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乳剂1500倍液、4.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8.黄曲条跳甲

黄曲条跳甲成虫咬食叶片,形成许多小孔,受害重时,幼苗整株死亡。成虫还咬食留种蔓菁的花蕾、嫩英、果柄、嫩梢,造成减产。幼虫则蛀食根皮,咬食须根,影响植株生长及肉质根商品性。防治方法是:前作收获后注意清洁田园,及时翻耕晒垄、冻垄,以减少虫源;选用50%哒螨啉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用7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3.1.3.9蔓菁品质变劣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蔓菁生长期间由于栽培技术不当常常引起肉质根开裂、叉根、糠心、黑心,产生辣味与苦味,先期抽薹等现象发生,导致品质变劣,产量降低。

1.裂根

裂根指肉质根开裂,不易贮运。原因是土壤水分供应不均匀,忽干忽湿,突降暴雨等。预防方法是:在生长前期遇天气干旱时,要及早灌溉,中后期肉质根迅速膨大时要均匀地供水,切忌忽干忽湿。

2.糠心

糠心又叫空心,指肉质根中心部分干枯失水,不堪食用。原因是生长期的前后水分供应不均,如前期过湿,后期过干。偏重施氮肥,早期抽薹,贮藏时高温干燥,不及时采收等。预防方法是:前后期均衡供水,均衡施肥,选择适宜品种,适期播种,适量密植,创造适宜的贮藏环境。

3.叉根

叉根指蔓菁的侧根异常膨大,形成分叉的肉质根。原因是:种子萌芽时胚根受到破坏;耕作层太浅,土壤坚硬或有石砾、瓦屑等硬物,使肉质根向下生长受到阻碍;施肥时不均匀,或肥料未完全腐熟,使主根受害损伤;田间管理时,除草或中耕损伤了根尖等。预防方法是:精细整地,拣出石块、砖头等硬物;不要选择过于黏重的土壤,并要深耕;施用完全腐熟的肥料,避免烧根。

4.黑心

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或施用新鲜厩肥,土壤微生物活动强烈,消耗氧气过多等,都易造成根部窒息,部分组织因缺氧而出黑心。栽培时应选用疏松、透气的砂壤土,并施用充分腐熟的厩肥,以防止黑心的发生。

5.辣味与苦味

辣味是由于肉质根中芥辣油含量过高,其原因是气候干旱、炎热,肥料不足,病虫危害,肉质根未充分肥大等。苦味是由于苦瓜素的存在,其原因是含氮化肥过多而磷、钾不足所引起。预防肉质根出现辣味和苦味要通过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来解决,如避免蔓菁受到病虫危害,充分供应肥水,不要单纯使用氮素化肥等。

6.先期抽薹

先期抽薹是指在肉质根膨大未达到食用成熟以前,遇到低温或长日照满足了其阶段发育所需要的条件,植株即抽薹开花的现象。抽薹以后,营养物质即供开花结实之用,肉质根由致密的状态变为疏松而失去食用价值。在栽培上由于品种选用不当,品种混杂,播种太早以及管理技术不当等都会引起先期抽薹。防止先期抽薹的关键在于使蔓菁在营养生长期间避免通过阶段发育的条件,如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选用适宜的品种,适期播种,选用阶段发育严格的品种,及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等。

3.1.3.10留种

1.大株留种法

当蔓菁采收时,选择具有原品种特征、无病虫害、叶少、侧根少、根尾细、肉质根大且表皮光滑、色好、端正、内部组织致密、不空心的蔓菁留种。

2.小株留种法

小株采种生长期短,成本低,但肉质根部未经选择,容易引起种性退化。因此,多采用二级留种制,即每年用大株采种所得的种子,做小株采种用的原种,从小株上采收的种子,只作当年生产用,不再用其留种。这样不仅种子生产成本低,又经过大株精选留种,可确保种性优良。

3.1.3.11采收及加工

1.采挖时间

蔓菁在定植后45天即可采收上市,可根据肉质根膨大程度及市场行情适时采收,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收获过早过迟都会影响蔓菁产量和品质。采挖过早,蔓菁的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积累不足;采挖过晚,蔓菁的营养成分开始转化,容易出现空心裂根、糠心,因此一定要掌握好蔓菁的采收时间。

2.采收及加工方法

挖出全株,用小刀切除地上部分,清除泥土和须根,用水清洗干净,切成约0.2厘米厚片状或直接以块根在阳光下晒干,然后储存或交售给收购企业。蔓菁采收后鲜品不能长时间堆放,也不能堆放在露天下使其遭霜冻,这样会使蔓菁霉烂、变质。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