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模式与案例

4.6.2甘蔗产业降本增效示范区飞勐村

1.示范地点

盈江县弄璋镇飞勐村

2.示范点基本情况

盈江县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语称“勐辣”,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其东北面与腾冲市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相接,总面积4429平方千米,占全州土地面积的38.4%。县城距州府芒市153千米,距省会昆明735千米,距缅甸密支那197千米,距缅甸八莫131千米。境内32条主要通道穿越214.6千米的国境线与缅甸克钦邦相通,是中国内地连接南亚、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的黄金口岸通道。县辖8个镇7个乡,全县常住居民户数81948户,总人口316990人,汉族人口数139876人,少数民族人口177114人。主要少数民族有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境内有大盈江、凯邦亚湖、允燕佛塔等旅游景点。盈江县属喜马拉雅山延伸的横断山脉之西南端,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3℃,年平均降雨量为1464毫米,气候条件优越,主产水稻、甘蔗、咖啡、烟草、茶叶、热带水果、反季蔬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

甘蔗产业是盈江县农业的压舱石,在脱贫攻坚任务中是最为稳定可靠的支柱,蔗糖行业从业人员及蔗农18万人以上。2017/2018榨季,甘蔗收获面积19.8万亩,甘蔗总产量93.4万吨,共入榨甘蔗87.2万吨,产糖11.85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58亿元(农业产值4.12亿元,工业产值6.46亿元),蔗农人均种植甘蔗收入5127元。盈江县由于气候条件优越,竞争作物较多,近年来由于蔗区劳动力不足,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甘蔗种植短期难以实现全程机械化,导致甘蔗比较优势下降。破除甘蔗产业发展的困局除了市场和政策的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是提升盈江县甘蔗产业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方法。“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自主选育推广了一批甘蔗优良品种,大幅提高了甘蔗产量和出糖率,增加了企业和农民的收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创新集成的甘蔗绿色轻简高效集成技术、甘蔗减肥减药技术,大幅节约了甘蔗种植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实现了甘蔗产量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让甘蔗产业在盈江县重新焕发生机。

3.工作思路

依托盈江县糖料蔗核心基地,由科研单位带动,联合德宏州甘蔗研究所和盈江县甘蔗技术推广站,联合开展科技引领乡村振兴建设,形成“科技+推广部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提高甘蔗农业产量和蔗糖产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科技成效

2018/2019榨季,在飞勐村村重点对表现优良的云蔗05-51、云蔗05-346、云蔗08-1609、柳城05-136、柳城03-182进一步试扩繁和示范推广,繁育示范面积达1010亩,为生产提供9090吨新品种种苗,可扩繁种植1万亩以上。同时,2019/2020榨季,飞勐村示范双减增效技术面积4200亩,较上个榨季增加3200亩;全村蔗区全部采用机械化耕整地、种植、中耕培土作业;机械化收获示范推广1500亩,较上个榨季增加1470亩;全村98%的蔗区实现了机械化管理,较上榨季提高了18%。绿色轻简高效集成技术,培肥蔗区土壤,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25%,降低甘蔗生产成本30%,提高甘蔗单产12%,延长宿根年限2年以上,有效地促进了蔗农增收。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累计培训农务人员和蔗农700余人次。2018/2019榨季,7户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