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模式与案例

2.2典型经验和案例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建设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热潮。它们作为新时期突破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业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关键抓手,对乡村经济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几年的持续开发建设,目前全国已经落地了一批可圈可点的代表案例。

2.2.1产业振兴模式经典案例

2.2.1.1产业转型升级模式——永联村

1.地理位置

永联村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地处江南,长江之滨。

2.开发理念

永联村利用已有产业优势,使农业生产聚集化、规模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依托新农村建设知名度、美誉度高,新型工业、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等优势,充分发展乡村旅游业,整合形成了系列旅游品牌,提供一条龙旅游配套服务,开创了农业、工业、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发展成为以江南传统文化、沙上人文风情为特色的深度游目的地,融休闲娱乐、农耕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江南田园生活体验地。

3.产业规划

(1)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美”。工业方面,村办企业永钢集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先后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装备改造、技术提升、产品提档升级。农业方面,整合粮食基地、农业公司成立了永联米业有限公司,实现了由生产型结构向集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经营、服务实体公司转变。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农耕园进行了扩建,开发了水上世界、卡丁车等30多项娱乐项目。每年举办江鲜美食节、新年灯会等,有效拉动了全村服务业发展。

(2)着眼城乡一体“生活美”。完善城镇化基础设施,加强“智慧永联”建设,已实现“家家有电脑,户户能上网,人人一卡通,全村一网通”。稳步提升村民生活水平,通过劳务公司强化劳务派遣服务。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推进由村委会治理向经济合作社治理模式转变。全村形成了“党建引领、五位一体、区域协同、依法治理”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较好地适应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3)打造系列旅游品牌。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定位,依托新农村建设知名度、美誉度高,新型工业、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等优势,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形成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体验丰富的乡村旅游体系,打造出展示江南田园风情、感受江南农村生活的原生态游憩空间,整合形成了系列旅游品牌,提供一条龙旅游配套服务,开创了农业、工业、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永联村现已发展成为以江南传统文化、沙上人文风情为特色的深度游目的地,融休闲娱乐、农耕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江南田园生活体验地。

2.2.1.2电商特色产业模式——“三瓜公社”

1.地理位置

“三瓜公社”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汤街道,距离合肥90千米。

2.开发理念

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理念,融入“互联网+三农”发展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推动三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

3.产业规划

(1)南瓜电商村。定位为电商村、农特产品大村、互联网示范村,目前已经入驻的电商企业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舰店、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甲骨文等,还吸引了微创全国联盟、创客空间,以及大量文创基地、乡村酒吧和特产销售门店入驻。已经开发出茶叶、温泉、特色农副、乡土文创四大系列千余种特色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获得市场的极大认同,使农村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

(2)冬瓜民俗村。主要产业为半汤六千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手工作坊群。力图挖掘还原巢湖地区六千年的农耕民俗文化,先后建设半汤六千年民俗馆、有巢印象、冬瓜传统手工艺坊,引入客栈、民宿、温泉养生、旅游度假等乡村旅游服务业,打造以体验半汤地方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村庄发展模式。

(3)西瓜美食村。主要产业为80户风情民居民宿、60家特色农家乐、10处心动客栈酒店。与经典温泉品牌汤山共同组建汤山旅游公司,通过村集体入股和持股,共同开发温泉康养民宿,拓展村集体经济路径。

2.2.1.3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泰山村

1.地理位置

泰山村位于郑州市南大学城龙湖镇境内,距郑州市区16千米,距新郑国际机场20千米。

2.开发理念

泰山村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

3.产业规划

(1)引进国内知名文旅品牌千稼集,通过文旅产业引爆村庄旅游。引进河南千稼集农业旅游观光有限公司与泰山村合作,建设千稼集景区,按照“原味乡村”“民国风情”“激情岁月”三大主题,布局农耕文化演艺、民俗特色小吃、民间演艺表演、休闲游乐体验、主题情景客栈、绿色有机农场六大产品业态,布局地方名小吃、农副产品、茶馆戏台、文创产品、主题客栈、民俗演出、情景演艺、历史店铺、儿童娱乐、竞技游戏和创意农场采摘园等多元主题业态,供游客体验浓郁深厚的中原民俗历史文化和乡土乡情。

(2)合作经营打造万亩高效农业产业园,夯实产业基础。千稼集与当地农民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打造万亩农场,通过集中耕作,精细化管理,生产绿色有机杂粮蔬菜。实现统一配给,从源头上保证千稼集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游客还享受纯天然农土特产和土法加工食品,充分享受好看、好吃、好玩、好游、好住、好购、好心情的“七好”快乐体验之旅。

(3)发展新型养老产业,打造新型乡村养老典范。2016年,泰山村与上海和佑养老集团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计划在泰山村联手打造新型乡村养老典范,建设可安置5000名老人的乡村养老项目,打造“城市老人到乡村寄家养老”特色示范村。“乡村寄家养老”模式让城市老人到近郊寄家养老,既有家的感觉,也能呼吸新鲜空气,品尝有机食品,以及享受护工细心的照料和社区医养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

(4)发展培训产业,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基地。泰山村每年承接各项培训20多万人次,有大中小会议室8个,其中一号会议室可以容纳550人;可接待2000人同时就餐,可容纳1000人入住。有高空培训装置2座,高空攀岩墙1座,地面培训设施如逃生墙、背摔台、电网等多处。泰山村被郑州市教育局指定为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活动教育基地,被郑州市人民政府明确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被郑州大学、河南民生学院等大专院校明确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被新郑市人民政府指定为新郑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基地。

2.2.1.4外部资金撬动模式——竹泉村

1.地理位置

竹泉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北部,距县城12千米,距离临沂市区约65千米。

2.开发理念

竹泉村在开发之初,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程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吸引核;新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并结合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设新村,安置村民。以沂蒙古村生态环境和民俗系统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沂蒙特色显著、泉乡个性凸显、竹乡景观诱人、农家风情留人的融体验、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沂蒙山乡综合性旅居目的地。

3.产业规划

(1)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引爆村庄产业发展。利用村庄世外桃源般美景和独特沂蒙乡村文化,开发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按照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提升自然休闲内涵,开发生态旅游业态,引导传统农耕逐步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居度假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

(2)培育特色文化村,梳理村庄品牌。编制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强化村庄保护。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民居、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的基础上,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将历史文化底蕴转变为具备生活体验内容的特色文化村。挖掘沂蒙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将其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3)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深入推进标准化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营销宣传渠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当地村民开发新的收入增长点,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2.2.1.5民宿发展模式——莫干山

1.地理位置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内,距离杭州市70千米。

2.开发理念

莫干山以民宿为基础产业,构建多层次产业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外资引进、人才利用,打造莫干山特色小镇。

3.产业规划

(1)民宿产业。莫干山导入多元主题化的民宿产业,形成了全国民宿产业的高地,历经外来人群投资、本地居民投资、政府引导发展三大阶段。为规范引导民宿产业发展,德清县2015年出台的县级民宿等级划分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将民宿划分为精品民宿、优品民宿和标准民宿三类。在民宿管理上,实施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管理,2015年出台《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通过对消防、污染、安全防护、接待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定,加强对民宿的规范和引导,并成立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民宿经营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在土地政策上,对民宿项目通过“点状供地”,出让投资者房屋落地的土地,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土地浪费。

(2)旅游产业。挖掘莫干山及周边旅游资源,按照康体健身和民国体验发展主题构建全域旅游产业。依托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户外生态运动基地,修建莫干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打造“环莫干山”游,串联莫干山周边旅游资源,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出资对镇区街道进行民国风格改造,植入老式照相馆、布鞋、老酒、咖啡馆等怀旧风格的业态,建造了小型博物馆、VR体验馆、复古钟楼等建筑。举办音乐节、国际自行车赛事、山地越野竞赛等节庆活动,提升莫干山品牌知名度,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品牌。

(3)农业产业。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构建有机循环农业生产系统,挑选高品质有机农产品:一部分向外输出进行有机蔬菜宅配服务,另一部分进行售卖和二次加工,实现在地营销;开辟部分景观农田,开发农业体验,通过承包农场种养殖,构建自给自足的生态平衡,多余的产品向外输出,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4)文创产业。挖掘莫干山人文历史底蕴,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莫干山庾村1932创意产业园,改造1936蚕种场文化集镇;引入艺文展览馆、设计工作室、主题餐饮酒店等文创业态,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和复古气质的设计创业项目;展售当地特色竹、蚕丝等手工作品,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影视文创小镇,挖掘民国风情文化资源,打造青年电影人的创客基地,举办电影节,打造国际性电影大赛颁奖基地;莫干山引入全球首个Discovery Adventures Moganshan Park落地运营,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极限拓展等业态,成为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目的地。

2.2.1.6乡村品牌发展模式——小郭家村

1.地理位置

小郭家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距济南市区35千米,距机场10千米,距离高速枢纽近,济青高速、青银高速、京沪高速在此汇聚,区位优势明显。

2.开发理念

小郭家村基于村内百亩菊花,以“菊香小郭家,悠然归田园”为旅游口号,定位“菊文化特色村”,创造了一个18岁女孩“小郭姑娘”品牌形象,打造乡村品牌。重点考虑乡村的景观创意,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以菊花隐逸闲适的精神,展现小郭家悠闲自得的乡村生活意境,激发大众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触发当代人走出都市生活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针对未来其他地域过来考察学习线路和市场游客的观光线路,着重考虑一条主创线路,让其成为亮点,以点带面。通过三产(品牌)撬动本村及周边区域发展。

3.产业规划

(1)品牌创造。以菊花的颜色为主题色,创造了一个18岁女孩“小郭姑娘”作为村庄的代言人,围绕“小郭姑娘”为核心展开,展现她种植菊花、采摘菊花、做菊花茶及带领游客参观时的场景,让消费者立体地感受对小郭家村的菊花主题生活。将菊花的诗词歌赋、科普知识作为村庄部分墙体、公共基础设施的创意美化元素,让一些巷子做到“一步一诗”“一处一识”,既美化墙面,又传递文化,还强化菊文化主题,吸引消费者去赏菊体验乡村生活的意愿。

(2)产品开发。在打造乡村品牌之后,全村的菊花产品统一使用“菊香小郭家”品牌,统一包装,使其成为一个标准的品牌产品。品牌为村集体共有,包装也由村委统一定制,村民需要就从村委会购买。同时,还对菊花主题进一步开发,例如菊花主题的文创产品等。

(3)业态创新。围绕一朵菊花,从菊花吃、菊花住、菊花游、菊花玩、菊花购五个方面开展业态的布局。如组织名厨和有想法做农家乐的村民,研发菊花相关的创意菜系,到小郭家村吃“不上火的菊花菜”;菊花主题民宿,每一间民宿一种菊香;囊括多种菊花品种,大家必去的“百菊园”及“菊香小道”;“菊花工坊”,让消费者体验菊花糕制作、菊花酒酿造、菊花茶制作与拼配等菊花的文化知识,促进产品营销。

(4)活动打造。打造一季一活动,春季,“菊香小郭家菊花文化节”;夏季,“小郭家菊香节”;秋季,“酒有菊花香”的菊花酒酿酒节;冬季,“菊香年货节”,以菊花相关产品为带动,汇集地方特色农产品做展示展销。通过每个季节主题活动的人气带动,形成裂变效应,增强“菊香小郭家”的品牌效应。

2.2.1.7产业园区带动模式——柳池村

1.地理位置

柳池村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鹤乡,距苍溪县城20千米,紧邻新店子景区,区位优势明显。

2.开发理念

柳池村按照“一年建园区、二年见成效、三年上档次”的目标,坚持“规划定位高起点、产业发展高效益、设施配套高标准、建管机制高水平、公开服务高质量”原则,以“特色产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旅游景区”为目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布局、统一实施”的建设方式,集成整合猕猴桃、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畜牧养殖四大产业链,形成以高端产业基地、体验式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基地及新型人居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综合保障四大示范基地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3.产业规划

(1)产业新村。按照经营规模化、产业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企业化、销售品牌化、园区现代化的要求,引进业主6个,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红心猕猴桃2000亩。促进猕猴桃品种的更新换代,带动周边核辐射区名特优品种的普及和应用,形成区域农产品特色。

(2)智能新村。按照田成块、路成网、渠配套,耕作机械化、灌溉自流化、管理监控高端智能化的要求,实施改土2287亩,标改山坪塘8口,建标准渠系18千米,硬化村组道9千米,修便民道11千米,安装监控探头16个、监控设施1套。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先进性,带动配套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

(3)旅游新村。按照村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村中、村在画中,依山傍水,适度集聚,产村一体的建设规划要求,充分利用柳池园区独特的梯田、猕猴桃园等田园风貌,建成由30户农户形成的组团式农民聚居点1个,建设庭院130户,打造规范农居180户,建成功能齐备的文化广场1个。突出“天然氧吧、生态渔村、创意农业、低碳园区”特色,着力打造“产业锦萃、渠塘风荷、果园云集、新村错落、景观长廊、休闲垂钓”美丽乡村,向游客提供采新鲜果蔬、尝生态鲜鱼,玩水上垂钓、住川北民居等体验活动,营造了一个休闲、娱乐、审美和“返璞归真、净化心灵”的后花园。

(4)文化新村。继续挖掘大巴山风情的石门山歌,出版《石门山歌》续集。深入挖掘皇帝山包故事的文化内涵,建设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墙、文化石雕、文化匾联、十里文化长廊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筑。充分利用庭院文化景观,龙王井、文家角水库、龙洞大裂谷、新店子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向过往游客提供登皇帝山包、喝龙王井水、探龙壕龙洞、游文家角水库等体验活动。统筹城乡发展与山区特色、苍溪文化和川北民居文化特色及生态旅游相融合相协调。

2.2.1.8高效农业模式——三坪村

1.地理位置

三坪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文峰镇东北部,东邻龙海,南连漳浦,是平和县的东大门。交通十分便捷,省道“官九线”贯穿文峰全境。距平和县城仅14千米,距漳州市区31千米,距同三高速公路入口处35千米,距漳州港65千米,距厦门经济特区高崎国际机场85千米。与龙海、南靖、漳浦接壤。

2.开发理念

三坪村依托当地资源,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

3.产业规划

(1)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依托当地资源,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村民在村口摆上了他们的土特产,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品尝、购买。这些土特产五花八门,有咸菜、南瓜、萝卜干、地瓜、蜜柚、柑橘等,甚至有的村民连自家种的青菜也摆上了摊位,这些“土土”的东西备受游客青睐。

(2)生态振兴。改善当地村民居住环境,提升景区周边环境品位。三坪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现如今建设中的“美丽乡村”已粗具雏形,风景亮丽,吸人眼球。建设内容包括铺设村主干道1千米、慢步道2千米,河滨休闲景观绿道1.3千米,以及开展村中沿街立面装修、污水处理、绿化美化、卫生保洁等。如今的三坪村,民居“金瓦、粉墙、红窗、木匾”,村庄绿树红花相映,成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3)文化振兴。依托祖师文化,把富美乡村建设规划与三平风景区建设规划相衔接,着力打造“禅”字文化村、生态优美村、和谐富裕村,使三坪村与三平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三坪村特有的朝圣旅游文化和“富美乡村”的创建成果,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也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精神生活。

2.2.1.9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鹊山村

1.地理位置

鹊山村位于宁乡市中部,距离长沙市区60千米,距离宁乡县城20千米,距离大成桥镇区4千米。宁乡母亲河沩江从东南部穿境而过,老宁横公路穿过村域区域。处于湘中东北部、湖南“五区一廊”金三角地带,是长沙通往湘中、湘北之要冲,沟通湘西北的咽喉要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2.开发理念

鹊山村抢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机遇,建立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健全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化服务、机械化生产、家门口就业,农民增收。地合作经营模式,充分激发新模式、新主体、新业态,加快孕育新动力,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3.产业规划

(1)土地合作经营。抢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机遇,把全村农户分散的土地经营权归集起来,在不改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以组为单位与村土地合作社签订协议书,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合作社。利用土地合作社为基础平台,引导农民自愿入股组建水稻、农机、养殖、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等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合作,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所有者紧密联结起来,为三者利益有效表达和矛盾协商解决提供了平台,较好地理顺了土地“三权”权利和利益关系。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壮大了新型集体经济。

(2)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和旅游农业。打资源牌、走特色路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和旅游农业,全力打造以水稻、龙虾、蛙、鳖、鱼生态种养基地、水果采摘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为重点的生态高效型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集中连片发展。以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村自然资源为依托,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联动,产业从单一的水稻种植向特色种养殖业、水稻、民宿旅游等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旅游产业发展新亮丽点。促进休闲、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带动了农户收入以及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

(3)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着力构建农业生产的技术技能服务、全程农机化服务、农资服务、烘干仓储加工服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认真做好地理标识认证、产品认证工作,强化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做大产业群、做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大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建立了“土地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新兴职业农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实现了社会化服务、机械化生产,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