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模式与案例

2.1.3生态保护的田园综合体型

2.1.3.1生态保护型模式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群众根本福祉息息相关,已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据。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民心所向和客观所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和应有之义。生态保护模式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2.1.3.2田园综合体模式

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已被写进中央1号文件。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式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田园综合体”的打造以旅游为先导,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流通基础为支撑,以体验为价值,以乡村复兴和再造为目标,撬动区域价值,通过吸引各种资源与凝聚人心,给那些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

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醒行为,在陶冶性情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坚持以农为本,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发展成果,更有获得感。让人们从中体会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