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口较少与直过民族产业兴旺共性技术集成

7.5.4典型模式建设技术规范

7.5.4.1旱坡地立体种养(罗望子+木豆+草+山羊)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建设技术

1.罗望子营养袋实生苗育苗技术

(1)苗圃地的选择、整地、起苗床。苗圃地应选在种植中心,接近水源、交通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性好、保水性强的壤土或砂壤土,积水地及黏性强的土壤不宜选用。苗圃地先深翻15~20厘米,拣去杂物,日晒一个月,杀死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线虫),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干热区采用深坑式(低墒)苗床,埂高20厘米、宽30厘米,床宽100米,长度依地而定,在湿热区可起平墒。

(2)营养土配制、营养袋选择及装袋。将腐熟的厩粪细碎后按肥土比1:4撒于苗床,松翻一遍使肥土充分混均,然后装袋。选宽12厘米高、18厘米、厚0.03厘米带孔(洞)的塑料袋最利于抚管成壮苗及运输、成活。装袋时要求装满,排列整齐,摆放水平。

(3)选种和种子处理(催芽)。母树选择:对10年生以上的罗望子进行树势、立体环境及经济性状调查,选择连续3年以上丰产、稳产、果荚大、果肉厚、质优的树作母树。从母树上选采充分成熟的大果荚,去果皮、果肉得到种子,选取饱满、黑褐色、光泽好的种子备为育苗用。用65℃热水泡种让其自然冷却,搓洗种子后换冷水浸泡36小时,捞出种子,沙床催芽;沙床的湿度要手感潮湿,保持手湿不滴水,直到所催种子露白后取出种子。

(4)播种。用小竹片在营养袋土中间插孔后,将催芽露出白的种子胚根长出0.2厘米,在营养袋土中拨入土内,要求胚根向下,播种深度1厘米入土内,然后每平方米苗床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细土拌匀撒施,盖草浇水,盖草厚度以不见袋土为宜。

(5)幼苗管理。①水分管理:出苗之前每隔3天,于上午或傍晚淋水一次,保持苗床潮湿即可,浇水过多会引起烂种、烂根;出苗后于傍晚逐渐摘除覆盖苗床上的杂草,4~7天浇一次水。②施肥:子叶黄叶后,第二对真叶稳定时,苗高约6厘米左右,施一次稀薄清粪水。再过30天左右每平方米苗床可施复合肥50克,追施尿素。③苗床除草:营养袋内的杂草在幼苗期及时拔除,否则杂草不仅会与苗争夺水分、养分,影响通风透光,滋生病虫,而且杂草大时才拔除,其根系会把袋土甚至苗带出,对苗造成不必要的损伤。④病虫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的防治方法:a.每平方米苗床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10克与500克细土混均匀后撒施;b.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用法用量同a。白粉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雾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雾70%甲基托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6)炼苗和出圃。罗望子育苗一般当年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下旬出圃,要求6月中旬起不能追肥,相对拉长灌溉间隔时间,晴天下午不见萎蔫最好不浇水。当株高20~25厘米,茎粗0.3厘米以上的无病壮苗可出圃。最好选择茎杆下部木质化,新梢老化时的苗出圃定植。取苗时避免损伤茎芽及根系,要注意袋土不能松散,可适当把袋口捏紧实。要随取、随运、随栽,避免取苗后长时间风吹日晒。干热区在雨季来临初期第一、二次透雨后(7月中旬)连续阴雨天定植可大大提高成活率。

2.宜林地选择、种植规划及设计

罗望子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微酸微碱均能适应。罗望子是强阳性树种,喜光、不耐寒。罗望子果荚成熟期在2-3月,若12月或1月遇霜,果实也不能成熟,失去经济效益。所以罗望子宜林地应选在无霜地区,选择开阔、向阳、土层深厚的红壤、砖红壤、燥红土和砂壤土有利于速生早实、丰产。在坡地上种植时,以等高规划为原则,兼顾公路走向,以坡向为行向,有利于通风透光,平缓地株行距按6米原则设计,亩植18株,坡地按5米地设计,亩植22株。

3.挖塘及定植

雨季结束即可挖塘,10-12月开挖因土壤湿润,可减小劳动强度。3-5月开挖土体坚硬费力、费时。以坡向规格开挖,并与坡向垂直,长方形便于开挖时操作;有利于截蓄雨量,使回填后松土迅速回落和幼苗期积雨。开挖大塘便于改善原始土体的物理结构和营养状况,为罗望子幼龄生长创造疏松良好的生长环境。挖塘时0~40厘米表土层堆放上方,40~100厘米心土层堆放两侧及下方。塘穴开挖后充分暴晒,促进土体熟化,雨季来临前回填,每塘施土杂肥50千克或30~40千克厩粪、3千克磷肥,拌土分层回填,表土回在下层,土杂肥和磷肥回填中下层,有机厩粪回填中上层,回填后做好蓄水圈(即鱼鳞坑),迎坡上沿开口以拦截顺坡而下的径流水,待雨水浸沉后定植。

干热河谷旱季长达6~7个月,雨季降雨量少、时短,雨养罗望子林营建必须抢时令,尽量有效利用有限降水充分长苗扎根,争取当年能有较大生长量,使苗木扎根、长高、增粗,茎杆充分木栓化,利于次年度旱保苗。种植时令最迟不要超过8月上旬。

4.种植后水肥土管理

(1)促苗。栽植后恢复期为15~20天,成活后即抽发新梢,此时正值水热条件最佳时期,一般要抽发2~3次新梢并长出分枝,应适时追施速效肥以补充移植后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追肥时间以抽发新梢为准,多次少量(每次尿素20克,复合肥20克),距根茎7~10厘米施后覆土,每次轮换方向,同时注意治虫,尤其象甲类喜食嫩梢,发现量多时及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

(2)就地覆盖、保墒度旱。云南省干热河谷10月雨季结束,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尤其3-5月高温低湿,天气干燥,土壤干旱严重,为了增强苗木抗高温干旱能力,11月初应松植穴表土,就地割草覆盖整个塘穴表面,厚度不少于10厘米,并从四周拢土压实。此项措施能较长时间保墒,促使罗望子根系深入1米深的营养土层下部,就能安全度旱。经过半年旱季炼苗,至次年5月降水后,苗木迅速抽发新梢并快速生长,种植周年后保证苗木不会再死亡,转入常规管理。

(3)常规管理。由于罗望子是深根多年生植物,鉴于旱季长达6~7个月,主要采用雨季扩塘截流集雨,每年一次性环沟深施追肥,7—8月进行全面中耕、扩塘、弧形沟施肥,弧形沟位于底水线内侧50~100厘米吸收根富集区,沟长为周长的1/3,深40厘米,宽30厘米,施肥量:非生产树施尿素100~200克、复合肥200克;投产树施尿素300~400克、复合肥600克。冬季割杂草覆盖等措施。

(4)整形修剪技术。定植第一年可不修剪,让其充分生长,以促进根系生长。定植第二年要培养主干,剪除50厘米以下弱枝。第三年需确定主干1~3枝。成龄树的修剪方法,根据树体采取单干、双干型为主,剪掉弱枝、披垂枝、密集枝、内膛枝。经实践证明,分枝高度1~2米,培养成伞形或圆头形树冠有利于丰产。修剪时间宜在1-3月上旬进行。

7.5.4.2主栽灌木木豆种植管理技术

1.引种

木豆品种的引进通过正规程序进行,以保证所引进品种的纯度和质量。

2.整地

5月份雨季来临,下过至少一场透雨后,翻犁种植地块,耙平整地,有条件时应施足基肥,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一般每亩施农家肥500~600千克、钙镁磷20千克。农家肥在平地前耙入,钙镁磷肥在设置密度时施入,既能作为底肥,又能标记定植塘。规划时以细绳打出行距浅沟,以人的力量一锄下去的深度为宜。准备好后等待种植。

3.种植

采用雨前直播法,种植时用钙镁磷肥量标定好株距。播种时用小锄头将底肥与土混匀,再植入2~3粒木豆种子,深度3~4厘米为宜,每亩播种量视播种密度和种子千粒重不同,为160~250克。播好接雨水一周后便可看见木豆幼株出土。

4.苗期管理

(1)除草。雨季杂草茂盛,需要及时清除杂草,才能保证幼苗正常生长,同时避免其与幼苗争夺营养和水分。一般出苗后三周就要进行第一次除草,之后,若杂草长势旺盛,必须在第一次除草1个月后进行第二次除草。

(2)施肥。地力条件好的地块,在营养生长期可以不进行追肥。一般情况下,可从两方面进行施肥,①按木豆的生育期,苗期以氮肥为主,初花期以磷、钾肥为主。木豆为豆科植物,自身具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木豆根瘤尚未形成,在地力太差时,需补充适量的氮肥,在30~40厘米高时每亩追施约氮肥10千克即可,其他时期需氮较少。追肥主要以磷、钾肥为主,一般在开花结荚前约一周,每亩追施磷、钾肥15~20千克,以表土下10~20厘米,深施后盖土效果最佳,宜保证肥力。②按用途不同,以种子生产为主的,要以施磷、钾肥为主。施肥量要视土壤条件和生产水平而定,有条件时,最好在每次采摘和刈割后都追施适量的复合肥或磷、钾肥。

(3)灌水。木豆栽培管理粗放,省时省工,同时,由于其具有耐旱的特性,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少,雨水正常时,可生长良好。旱季(11月至次年2月)有条件时可节水补灌,开花前补灌1次加以施肥,灌浆前补灌1次,就能收获。刈割后补灌1次,可增加产草量。

5.主要病害及防治

木豆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在木豆可收获季节(11月至次年2月)病原物逐步扩展蔓延,多个病斑的病原物连在一起,成片覆盖于叶的背面,白色粉状层明显,为害日渐严重。此时叶缘开始上卷,叶柄下垂,形成离层,叶片开始脱落,直至所有受害叶片落光。防治时,一般在发病前或病害初发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2~3次,防治效果较明显。

6.收获与贮藏

木豆花期很长,果荚成熟不一致,因此要分批收获。收获可采用刈割法和采摘法,刈割法适用于大面积收获,效率较高。一般木豆每年亩产50~100千克,高产的可达150千克。如果用作青饲料,收种后一次性刈割(每年刈割一次)年亩产青料800~1500千克,雨季逐次刈割(每年4~5次)年亩产青料4000~8000千克。木豆收种后,籽粒要晒干至含水量10%以下用药后才能贮藏。

7.5.4.3主要牧草种植技术

1.适应性优良(牧)草品种的筛选

根据各种资源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形态特征表现、生产价值评价及抗逆性研究,筛选出适宜于干热河谷的优良草品种,在旱坡地立体种植模式中,主要种植柱花草、象草、黑麦草等。

2.柱花草的栽培管理技术

柱花草喜欢高温湿润气候,耐酸性瘦土,能在pH值5.0~5.5的各类土壤上生长。耐干旱但不耐水积、火烧和霜冻。干热河谷雨热同期的夏秋季可以获得高产。适宜于幼龄果园间作、台地和缓坡地净种,主要作为畜禽蛋白饲草利用。干热河谷雨季历时短,育苗移栽可以使柱花草赢得较多时间,在雨季增加生物量。也可以在雨季直播,节约部分劳力。

(1)培育壮苗。①苗床准备:柱花草在幼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播种前应精细整地,要选择通风向阳,方便排水灌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中等肥力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苗床地。一般在早春深耕,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千克,过磷酸钙15~30千克,碎土整平。理成宽1.5~2.0米的墒面。②种子处理:热研2号柱花草因硬实而引起严重休眠,硬实率在90%以上,所以在播种前要先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用80℃热水浸泡3分钟,可使其发芽率提高90%。种子处理方法步骤如下:将称取足够的种子倒入桶中,往桶中加入80℃左右的热水,浸泡种子3~5分钟,使种子表皮软化,倒去热水后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晾干。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液浸泡,经硬实处理后的种子10~15分钟便可有效杀死种子携带的炭疽病菌。

(2)合理密植,适时移栽,适当间苗。干热河谷区,雨量集中于4-10月。播种后50~60天,苗高15~20厘米时即可定植,抢阴雨天移栽成活率高。栽种密度50厘米定植,抢阴,2667塘/亩,种子生产种植密度为100厘米,每塘定植3~4株。对于种子直播应抢雨播种,条播密度为40~50厘米,穴播株行距50厘米,每穴播3~5粒种子。生产种子的柱花草提倡育苗移栽,移栽成活后间去多余的弱势幼苗,仅保留2株,以利提高种子产量。对于刈割利用可留3株幼苗。条播的地块,幼苗密集的地方可适当间苗。

(3)田间管理。①苗期除杂:柱花草移栽4~6周内生长缓慢,应勤除杂草,也可以在种植前1个月化学除草1~2次。封行后可不再除草。②合理施肥:整地时每亩施腐熟农家肥500千克,过磷酸钙16.7~26.7千克。成活后当新叶萌发施尿素或复合肥1~2次,穴植或穴播尿素每塘5克,复合肥每塘施10~15克。条播每亩施尿素16.7~20.0千克,复合肥26.7~40.0千克。以后刈割一次施一次或不施。对于生产种子的柱花草,每隔2~3个月,要追一次磷肥或复合肥,每株施复合肥10~15克。③适时灌水:柱花草是耐旱作物,选择阴雨天移栽后可不必灌水。在具备较好水分条件下,刈割利用的柱花草,每刈割1次结合施肥灌水1次,可以获得高产。作为种子生产的地块,干旱季节(11月至次年5月)每1~2个月至少灌1次水,保证种子产量。④病虫害防治:柱花草在干热区引种至今尚未发现病危害性病害和虫害。但高温多雨天气(4-10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可防止炭疽病的发生流行。高温干旱季节(如10-11月花期)有蚜虫危害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平时尽量不用。

(4)收获利用。6月移栽,可在8月底9月初刈割一次,当苗高60~80厘米时可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30厘米以上,以利再生。管理好的植株也可于11月初初花期再割一次,但不具备良好灌水条件的最好不割,因柱花草于9月初至10底开始向根部贮存养分,地上部生长停止,不割更有利于越冬和来年再生。第二年开始可割2次。一般4年后需重新种植才能保证高产。青草可以直接用来喂养牛、羊、兔等草食动物,也可以调制干草或生产草粉,在旱季缺乏精料和青草时与谷草等配合饲喂。采收种子的柱花草在移栽后苗高60~80厘米时(约9月初)刈割一次或不割,以后留种。热柱花草花期长(10月始花,2月底终花)种子成熟极不一致,并且成熟后会自动脱落,不便收种。比较好的收获方法是待85%的种子成熟时,割去植株地上部分,堆积成行,用木棍将种子打落地上,用特制扫把将地上的种子扫回,经风选,除去细沙和杂物,再经人工筛选后晒干后装袋贮藏。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