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口较少与直过民族产业兴旺共性技术集成

7.2.3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7.2.3.1水、肥源头减量

1.氮磷化肥减量技术

根据耕地地力水平、作物需肥规律、目标产量、种植效益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氮磷养分投入量,应采用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技术,化肥优选复合肥、配方肥、专用肥、缓控释肥等,化肥施用配套侧深施肥、合理的基追结合等施肥技术;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或绿肥种植等措施培肥土壤,以减少化肥施用量。

2.节水灌溉技术

旱地作物优先选择喷灌、微灌、滴管、微喷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避免大水漫灌。水稻节水灌溉主要采用“薄、浅、湿、晒”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控制灌溉等节水灌溉模式,避免淹水灌溉。

7.2.3.2利用生物田埂拦截农田田面氮磷径流的方法

1.田埂选择

首先选用具备主埂、支埂和毛埂的农田,主埂连接支埂,支埂连接毛埂;通过主埂、支埂和毛埂将农田划分为不同封闭区域(见图7-1)。

 

 

 

 

图7-1 田埂示意图

图7-1 田埂示意图

 

(1)主埂的选择:主埂,多为机耕路,宽度不少于3米,为农田之间相对较宽,可以通行小型农用车辆的田埂。主埂既是田园大区块间的分界线又是田间人车共用的通道;主埂两侧路肩为土路肩,位于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路肩的宽度大于30厘米。

(2)支埂的选择:支埂宽度不少于60厘米,为田间输水通道的护埂,支埂的两侧路肩和支埂中心路面各占支埂宽度的1/3,在支埂两侧的路肩之间设有自然杂草生长区。

(3)毛埂的选择:毛埂宽度为不少于40厘米,毛埂为农田水肥防漏屏障,是不同农户地块的分界线和农田操作时的临时人行通道,支埂与农田相连,由土壤组成,毛埂不划分路面和路肩,整个毛埂作为草本植物的生长区,毛埂的两侧均与农田直接接触。

2.主埂路面铺设

主埂路面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工艺铺设,以粗碎石做主骨料形成嵌锁作用,以粘土作填缝结合料,经过路面整平、摊铺碎石、预碾碎石、铺土、带土碾压、最终碾压,使主埂路面厚度为8~12厘米,路面材料土的含量30%~35%,路面塑性指数为20,石料压碎值小于35,使路面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路面有较高的含土量,确保主埂路面适宜少量的自然杂草生长,增加路面的生物多样性。

3.不同田埂的植物配置

(1)主埂的植物配置:主埂路肩条带上的生物配置采用乔木—灌木—草本复合生态构建模式,形成生态廊道,乔木栽种间距为5米,两棵乔木之间依次种植草本植物和灌木,草本与灌木的条带长均为2.5米。

(2)支埂的植物配置:支埂两侧路肩条带上的生物配置如下,顺着路肩条带方向,依次为低矮灌木、草本经济作物带、草本氮磷富集植物和草本观赏植物;草本经济作物带、草本氮磷富集植物和草本观赏植物种植条带长度均为2米,3个草本植物带的两端各用1株灌木隔离,两株灌木之间的距离为6米。

(3)毛埂的植物配置:在毛埂条带上生物配置依次为草本经济作物带、草本氮磷富集植物带,每类植物条带的长度为2米,宽度为整个毛埂的宽度。

4.不同田埂的植物选择

(1)主埂植物选择:主埂路肩条带上的乔木选用合欢、墨西哥柏、车桑子等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灌木选择印度木豆,灌木柳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植物;草本选择对氮磷有富集作用的多年生黑麦草、三叶草等。

(2)支埂植物选择:支埂两侧路肩条带上的灌木选择印度木豆、灌木柳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植物,草本经济作物在大春季种植选择大豆,小春季种植选择豌豆、蚕豆,或者直接一次性种植多年生鱼腥草等;草本氮磷富集作物选择多年生黑麦草、三叶草等,草本观赏植物选择田埂报春或万寿菊等。

(3)毛埂植物选择:毛埂条带上草本经济作物大春季选择大豆、小春季选择蚕豆或豌豆;或多年生的草本氮磷富集植物选择黑麦草、三叶草等。

5.不同植物的栽种及管理

(1)乔木的栽种及管理:乔木的栽种方式:幼苗移栽,在幼苗移栽前,在主埂路肩位置开挖30厘米深,20厘米直径的坑,挖出的土壤集中放在坑边备用,在坑底施用农家肥1千克,复合肥0.2千克,复合肥集中施在坑的一侧,施肥完毕后,将树苗放入坑中,让树苗根系能够在坑内自由伸展,保持树苗垂直,将土壤回填,用工具或者脚踩的方式压实土壤,然后浇足定根水,移栽后进行日常管理。

(2)灌木的栽种及管理:采用种子直播或者扦插、移栽的方式进行,印度木豆采用种子直播,灌木柳采用扦插的方式,在栽种初期注意灌溉和除草等工作,保证成活率。木豆在成熟期需要人工采收其种子作为动物饲料。

(3)草本植物的栽种及管理:采用种子直播,直播时先在土面开5厘米左右深的播种沟,然后将种子播入沟内,然后覆土,适量灌水。在出苗及幼苗期注意去除杂草,待草本植物覆盖地表后就可任其自然生长。草本植物中大豆和豌豆生育期短,两种植物采取轮作的方式循环种植,成熟后人工收割,种子形成产品可销售。草本植物中黑麦草也是优良的牧草,每隔3个月左右进行人工收割作为动物饲料。

(4)不同植物的栽种时间:在3月中旬主埂上开始移栽乔木,4月初开始主埂和支埂上种植灌木,4月中旬开始在主埂、支埂和毛埂上种植草本经济植物,4月底进行大春季农作物栽种,在9月底进行小春季农作物栽种,田埂的草本经济植物与农作物同步实施轮作。

7.2.3.3利用生态沟塘拦截净化农田氮磷径流技术

1.生态沟密度、布局

生态沟建设密度为每亩6~10延米为宜,生态沟渠布设在农田尾水集中排入的沟渠,根据地形条件由高向低布设。

2.硬化型生态沟改造

(1)硬化沟渠:宜进行生态沟构建的硬化沟渠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0~1.2米和1.0~1.5米。

(2)硬化沟渠清理:硬化沟渠生态化构建前需将沟渠内的杂草和淤泥清除。

(3)构建材料:硬化沟渠生态化构建支撑材料为固定支架、护壁板、护底板组成。固定支架直径为φ6、长为27厘米,其中,一端规格为M6-50毫米的膨胀螺栓,另一端有20毫米长的螺栓。护壁板和护底板厚度为5~10毫米厚的塑料制成,护壁板和护底板长为1米,宽分别为0.5~1.0米和0.6~0.8米,护底板上有3排等间距、直径为5厘米的圆孔。硬化沟渠生态化构建填充材料为煤渣、陶粒、黏土配置的基质材料,配比3:3:4,陶粒的粒径为10~20毫米,炉渣的粒径为3~4毫米。

(4)支撑材料安装及基质填充:在硬化沟渠的沟壁打入固定支架的膨胀螺栓端,在另一端通过两个螺帽固定每块护壁板的四个角。护底板仅需固定板的两端。先安装护壁板,再填充基质,再在沟底填充20厘米高的基质,再固定护底板(见图7-2)。

 

 

 

 

 

 

 

 

 

图7-2硬化沟渠生态化构建断面示意图

图7-2 硬化沟渠生态化构建断面示意图

 

3.土沟的生态化构建

在原有土沟基础上,将土沟改造成断面宜为底宽0.5~1.0米的等腰梯形(见图7-3),最小边坡系数按表7-1确定,沟壁、沟底均为土质。

7-1 土质沟放坡系数

土壤类别

沟深度

人工开挖

机械开挖

中壤土

1.5

1:0.5

1:0.33

黏土、重壤土

1.5-2

1:0.33

1:0.25

 

图7-3土沟生态化构建断面示意图

 

图7-3土沟生态化构建断面示意图

 

 

4.生态沟内栅格设置

栅格安装在生态沟进水口的前端,栅格用φ4mmφ6mm钢筋焊接而成,栅格孔径为3厘米×3厘米,栅格尺寸与沟渠断面尺寸一致。

5.生态沟内调节闸设置

在不同等高的沟渠内设置调节闸,硬化沟渠内调蓄闸直接安装在沟壁上,土沟则需要根据水闸的尺寸用水泥和红砖砌成硬化渠体,进行安装。调蓄闸为钢板焊接制成。

图7-4调节阀结构示意图

图7-4调节阀结构示意图

6.生态塘构建

(1)生态塘构建技术要求:生态塘深宜为1.0~2.0米,塘岸断面为梯形(图7-5),顶宽宜为2~4米,内坡坡度宜为2.0:1~1.5:1,塘底应平整并略具坡度向出水口倾斜,生态塘进水口因地制宜设置多点,出水口设1个;塘岸、塘底为土质。

(2)生态塘进水口栅格设置:栅格材料和孔径同上,栅格尺寸与生态塘进水口断面尺寸一致。

(3)生态塘出口调蓄闸设置:调蓄闸的材料和安装与土沟一致。

 

图7-5生态塘岸断面示意图

图7-5生态塘岸断面示意图

7.沟塘植物配置

(1)植物选择要求:植物应具有较强的氮磷吸收能力,生长旺盛,有一定经济价值或易于处置利用,并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2)植物品种:挺水植物优先考虑芦苇、茭草、茭白、茨菰、香蒲、菖蒲、水葱、泽泻、灯芯草、鸢尾、美人蕉等;浮水植物优先考虑睡莲、荇菜、水鳖等;沉水植物优先考虑苦草、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菹草等;护坡植物乔木优先考虑柳树,草本植物优先考虑三叶草、黑麦草、狗牙根等。

(3)植物配置:护壁板内种植挺水植物,护底板内种植沉水植物;土沟沟坡种植草本护坡植物,沟底种植挺水和沉水植物。生态塘岸宜选择乔草搭配的护坡植物,生态塘内挺水、沉水和浮水植物搭配种植,且生态塘内宜保留70%~80%的水面。植物配置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原则,不同植物种交错搭配种植。

8.生态沟塘的管理

(1)沟塘内水生植物管理:水生植物枯萎后要及时收获,并处置或利用。

(2)沟塘护坡:土质不稳的沟壁和塘岸采取固坡防塌措施。

(3)沟渠清淤:对淤积量大的沟渠,要在满足沟渠排水和水生植物生长的基础上,定期进行清淤。

(4)沟塘内栅格管理;及时清理栅格拦截的固体垃圾,确保水流通畅。

(5)沟塘内调蓄闸管理:及时调整旋转挡板高度,满足蓄水或泄洪的需求。

(6)生态塘处要设置安全警示设施。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