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口较少与直过民族产业兴旺共性技术集成

5.2.2引进肉牛品种特性

5.2.2.1西门塔尔牛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并不是纯种肉用牛,而是乳肉兼用品种。西门塔尔牛分布在中国东北的森林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南至中南的南岭山脉及其山区,西到新疆的广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等地。西门塔尔牛产乳量高,产肉性能和役用性能也很好,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种。

中国西门塔尔牛品种于2006年在内蒙古和山东省梁山县同时育成。该品种被毛颜色为黄白花或红白花。犊牛初生重平均41.6千克,6月龄体重199.4千克,12月龄重324千克,18月龄434千克,24月龄592千克。产奶量平均4300千克,乳脂率4.0%。屠宰率平均61.4%,净肉率50.0%,眼肌面积90.5平方厘米。

西门塔尔牛生长速度较快,日均增重可达1.35~1.45千克,生长速度与其他大型肉用品种相近,胴体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匀,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达65%左右,成年母牛难产率低,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

西门塔尔牛体格大、腿部肌肉发达体躯呈圆筒状、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公牛体高可达150~160厘米,母牛可达135~142厘米。

西门塔尔牛在育肥期平均日增重1.5~2.0千克,而地方品种的牛日增重仅有0.7~1.0千克,12月龄的牛可达500~550千克。肉的营养价值高,肉牛蛋白质含量高达8.0%~9.5%,人食用后的消化率超过90%。

西门塔尔牛的牛肉等级明显高于普通牛肉。肉色鲜红、纹理细致、富有弹性、大理石花纹适中、脂肪色泽为白色或带淡黄色、脂肪质地有较高的硬度、胴体体表脂肪覆盖率100%。普通的牛肉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5.2.2.2短角牛

短角牛属普通牛,是世界上著名肉牛品种之一,具有中等体型,性情温和、早熟、肉用性能好、耐粗饲、增重快、母牛泌乳性能强、犊牛成活率高等优良特性。与黄牛进行杂交优势明显、改良效果好。

短角牛原产于英格兰的诺桑伯、德拉姆、约克和林肯等郡,是在18世纪,用当地的提兹河牛、达勒姆牛与荷兰中等品种杂交育成的。因该品种牛是由当地土种长角牛经改良而来的,角较短小,故而称为短角牛。1950年,随着世界奶牛业的发展,短角牛中一部分又向乳用方向选育,于是逐渐形成了近代短角牛的两种类型:即肉用短角牛和乳肉兼用型短角牛。世界各国都有短角牛的分布,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欧洲各地饲养较多。

短角牛背毛卷曲,多数呈紫红色,少数呈红白花,沙毛较少,个别全白。大部分都有角,角型外伸、稍向内弯、大小不一,母牛较细,公牛头短而宽,颈短粗厚。胸宽而深,肋骨开张良好,鬐甲宽平,腹部成圆桶形,背线直,背腰宽平。尻部方正丰满,荐部长而宽;四肢短,肢间距离宽;垂皮发达。乳房发育适度,乳头分布较均匀,偏向乳肉兼用型,性情温驯。

短角牛兼用种成年公牛体重约1000千克,母牛600~750千克。年产乳3000~4000千克,乳脂率3.9%左右。肉用种体重较大,体质强健,早熟易肥。肉质肥美,屠宰率可达65%~72%。

短角牛的杂交效果非常好,例如,丹麦红牛、中国草原红牛、日本短角牛、美国圣格鲁迪牛、澳大利亚瑞黑牛、美国肉牛王等品种都含有短角牛的血液。在东北、内蒙古等地改良当地黄牛,经改良后的杂种牛毛色紫红、体型改善、体格加大、产乳量提高,杂种优势明显。

云南省大理州以本地黄牛为母本,西门塔尔牛为第一父本级杂交三代,获得西×本三代杂交母牛,各代母牛经过严格选育才能作为母本,公牛全部淘汰,再用短角牛或安格牛作为第二父本(终端父本)与西×本三代杂交母牛杂交一次,所获的无论是公牛还是母牛全部育肥作为肉用商品牛出栏。

5.2.2.3婆罗门牛

婆罗门牛原产于美国西南部,是美国人用印度瘤牛、欧洲瘤牛、美洲瘤牛及部分美国肉牛培育的一个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且最适于全放牧饲养的优良肉牛品种。19世纪末形成一个品种。

婆罗门牛在体形特征上保留着瘤牛的特点,耳大而下垂,瘤峰高耸,巨大的肉瘤位于颈后缘,颈垂和脐垂十分发达,往往前后连成一大片垂皮。体形中等,体躯较短,较狭窄,尻部倾斜,四肢较长,皮肤较松弛。毛色较为复杂,主要为红色、黄色、灰白色,也可见灰色、棕色、黑色、花斑和沙毛。公牛颈部和瘤峰部毛色大多较深,呈现晕色。气质较敏感,胆小、反应快、较神经质。深色素的皮肤和柔滑的被毛使其避免了阳光的伤害,它们无眼癌和其他眼部疾病的困扰。觅草能力强,耐热,抗焦虫病及抗体内外寄生虫病的能力较强,优于非瘤牛品种。在极端高温环境中,仍然具备繁殖后代的能力。

犊牛初生体重公犊31千克,母犊30千克。成年牛体重,公牛为750~1050千克,母牛为500~700千克。BPI指数公牛为5.8,母牛为4.8。屠宰率大于60%,净肉率可高达53%。

性成熟为中晚熟,生育期比其他欧美品种牛长50%,一生所产牛犊总数比欧洲牛多50%~60%,是牛属动物中较为宝贵的经济性状。母牛难产率极低,分娩后护仔性强,泌乳能力较好,犊牛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

1979年,第一头美国婆罗门公牛引入了中国,并用于闽南黄牛、广西黄牛的杂交改良。1988年,云南省首次引入婆罗门牛的冻精,开展热带亚热带肉牛杂交组合试验和选育研究。婆罗门牛与云南黄牛杂交,其后代的初生体重、6月龄体重、1岁体重、2岁体重、3岁体重和成年体重(4岁及4岁以上)比云南黄牛分别提高41.72%、37.38%、29.72%、21.32%、12.43%和13.89%;屠宰率、净肉率比云南黄牛分别增加6.5%和5.5%。婆罗门牛、墨累灰牛和云南黄牛三品种杂交,其后代的初生体重、6月龄体重、1岁体重、2岁体重、3岁体重和成年体重(4岁及4岁以上)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65.97%、43.97%、30.22%、18.02%、10.93%和21.91%。24月龄,草场放牧加精料补饲育肥牛(未去势)平均体重638千克,公牛体重650千克。引种至中海拔(2000米左右)的寒温带环境和低海拔的热区环境中进行饲养,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生产性能。

5.2.2.4摩拉水牛

摩拉水牛河流型乳用水牛品种,原产于印度哈州及德里地区。公牛成年体重近1000千克,母牛约650千克。泌乳期约240天,泌乳量为1500~1600千克。乳脂率5%~6%。中国于1957年从印度引进,用以改良中国水牛。现广泛分布于印度旁遮普州和巴基斯坦及中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

1.外貌特征

摩拉水牛体形高大,四肢粗壮,体形呈楔型,尻扁斜,皮薄而软,富光泽,被毛稀疏,皮肤被毛黝黑,少数为棕色或褐灰色,尾帚白色或黑色,头较小,前额稍微突出,角如绵羊角,呈螺旋形,耳薄下垂,胸深宽发育良好,蹄质坚实。母牛乳房发育良好,乳静脉弯曲明显,乳头粗长。成年牛平均体高132.8厘米,成年公牛体重450~800千克、母牛体重350~750千克。 

2.生产性能

摩拉水牛年平均产奶量2200~3000千克,乳脂率7.6%。它与中国本地水牛杂交的杂种较本地水牛体型大,生产发育快,役力强,产奶量高。该牛具有耐粗饲,耐热,抗病能力强,繁殖率高,遗传稳定的优点,但集群性强,性较敏感,下奶稍难。宜在水源多的地方饲养。

3.杂交利用

用摩拉水牛与本地水牛进行杂交,可大幅度提高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中国本地水牛泌乳期产奶量约700千克,摩杂一代水牛平均泌乳期产奶量1400~1600千克,三品杂或二代杂可达1900千克,优秀个体305天产奶量达3800千克,高峰泌乳期产奶量日达19.5千克。杂种公水牛2岁达400~500千克,经肥育的青年公牛屠宰率为52%,净肉率达43%,产肉量是本地同龄水牛的2倍。

5.2.2.5尼里—拉菲水牛

尼里-拉菲水牛是河流型乳用水牛品种,中国于1974年由巴基斯坦引进,现广泛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华东的许多地方。成年公牛、母牛体重分别为900和700千克左右,平均一个泌乳期泌乳量为1800~2000千克。乳脂率7%以上,屠宰率50%~55%。用以改良中国水牛,效果显著。

1.特征特性

尼里-拉菲水牛额部、四蹄、尾部、眼睛虹膜为白色,其余为黑色,被毛黑色,角卷曲,肌肉丰满,尾过飞节,乳房发达。具有性情温顺、耐热、抗病力强、产奶量高等特点。

2.生产性能

平均泌乳期产奶量为1971.18千克,最高日产19.65千克,优秀母牛305天产奶量达3396.4千克。成年公母牛体重分别可达821千克和659千克。肉质鲜美,乳中乳脂率为6.35%。

3.杂交利用

尼里-拉菲水牛杂交一代牛在生长发育、体格、体重以及产奶性能等方面与地方水牛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尼里—拉菲杂交一代母牛一个泌乳期产奶量为1500~1800千克,乳脂率达7.2%以上,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1.9%和41.3%。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