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口较少与直过民族产业兴旺共性技术集成

4.8.1茶叶绿色与有机食品品牌建设

4.8.1.1绿色食品茶

1.绿色食品茶的概念

绿色食品茶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的茶叶。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管理并颁发绿色食品证书,证书有效期为3年。

绿色食品茶分为A级AA级。A级绿色食品茶允许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也允许使用少量化学肥料,但产品中农药残留必须符合中国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而AA级绿色食品茶对环境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更为严格,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及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产品中各种化学合成农药及合成食品添加剂均不得检出。

2.绿色食品茶的标准

绿色食品茶的标准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产品的卫生指标参照发达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分为A级和AA级2个级别,AA级标准与有机茶标准相似。该标准由国家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前身是农垦系统绿色食品办公室)于1995年提出,编号为NY/T288-95。经过多年的实践,对原标准进行了3次修改,形成了现在的行业标准,编号为NY/T288-2018绿色食品—茶叶。绿色食品茶主要面向出口和部分国内市场销售,强调产品的安全、优质和富有营养。

表4-8-1 绿色食品茶污染物、农药残留限量

项目

指标/(毫克/千克)

滴滴涕

≤0.05

啶虫咪

≤0.1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3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

≤0.5

甲胺磷

不得检出(<0.01)

硫丹

不得检出(<0.03)

灭多威

不得检出(<0.01)

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

不得检出(<0.02)

三氯杀螨醇

不得检出(<0.01)

杀螟硫磷

不得检出(<0.01)

水胺硫磷

不得检出(<0.01)

乙酰甲胺磷

不得检出(<0.01)

铜(以Cu计)

≤30

 

3.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

从茶叶质量的安全性考虑,绿色食品茶叶的生产技术主要是对生产环境的要求,茶园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的控制。

(1).绿色食品茶叶的产地环境要求。

农产品的质量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茶叶也是一样,产地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茶叶的质量及其卫生安全性。2013年修订发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对绿色食品产地的大气质量、土壤和灌溉水源质量作了若干规定。

1)土壤。主要是对土壤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作了规定。重金属元素其毒性很大,可以在人体中蓄积,能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有的还会引起致癌或致畸,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公害之一。

表4-8-2绿色食品茶园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项目

浓度限值

pH

4.0~6.50

总镉(毫克/千克)≤

0.30

总汞(毫克/千克)≤

0.25

总砷(毫克/千克)≤

25

总铅(毫克/千克)≤

50

总铬(毫克/千克)≤

120

总铜(毫克/千克)≤

100

2)大气质量。茶叶是采摘以后不加清洗立即加工的,作为绿色食品茶叶,首先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健康无危害,这就要求茶园上空和周边的空气要清洁、无污染、无异味。

表4-8-3绿色食品茶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项目

指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毫克/立方米)≤

0.30

二氧化硫(毫克/立方米)≤

0.15

0.50

二氧化氮(毫克/立方米)≤

0.10

0.15

氟化物(微克/立方米)≤

7

20

注: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1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3)灌溉水源。茶树是喜湿润作物,需水量很高,年耗水量达1300毫米左右,其中生长季节占年总耗水量的70%以上,但山区和半山区茶园无灌溉条件,只能依靠天然降水维持茶树生长,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影响。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实现茶园灌溉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食品茶园对灌溉用水有严格的要求,水质要清洁卫生,没有污染。

表4-8-4绿色食品茶园灌溉用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项目

浓度限值

pH

5.5~7.5

总汞(毫克/升)≤

0.001

总镉(毫克/升)≤

0.005

总砷(毫克/升)≤

0.05

总铅(毫克/升)≤

0.1

六价铬(毫克/升)≤

0.1

氟化物(毫克/升)≤

2.0

石油类(毫克/升)≤

1.0

(2)绿色食品茶园的施肥技术。

肥料是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物质基础。肥料的使用必须满足茶树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使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质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

1)生产AA级绿色食品茶的肥料使用准则

①必须选用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和饼肥等,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

②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和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垃圾。

③可因地制宜采用秸秆直接翻压或覆盖还田等方式。

④利用覆盖、翻压、堆沤等方式合理利用绿肥。绿肥应在盛花期翻压、翻埋深度为15厘米,盖土要严,翻后耙匀。

⑤腐熟的沼气液、残渣及人粪尿可用作追肥。严禁施用未腐熟的人粪尿,禁止施用未腐熟的饼肥。

⑥叶面肥料中不得含有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包括含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和含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使用腐植酸叶面肥的镉、砷、铅等杂质分别控制在0.01%、0.002%和0.002%以下,使用时按说明书稀释,在茶树生长期内,喷施2次或3次。

⑦微生物肥料可作基肥和追肥使用,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⑧选用无机(矿质)肥料中的煅烧磷酸盐、硫酸钾,质量应分别达到:煅烧磷酸盐的有效五氧化二磷(P2O5)≥12%(碱性柠檬酸提取);每含1%五氧化二磷(P2O5),其镉、砷、铅等杂质控制在0.01%、0.004%和0.002%以下。硫酸钾的有效氧化钾(K2O)≥50%;每含1%氧化钾(K2O),其砷、氯和硫酸等杂质控制在0.004%、3%和0.5%以下。

AA级绿色食品茶园,由于禁止使用化肥,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基肥的施用。茶树营养来源主要依靠基肥中的有机肥,所以质量要好,数量要多。基肥宜选用含氮量高的有机肥,如菜籽饼、豆饼、沼气液残渣等,一般每亩每年施农家有机肥(粪肥、厩肥等)2000~2500千克或施饼肥200~400千克。农家肥在使用前应进行物理和生物方法的无害化处理,杀灭有机肥中的寄生虫卵、杂草种子、病原体和除去臭气等,其卫生标准和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必须达到规定标准。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自然堆制法,堆制1~2个月即可使用。

2)生产A级绿色食品茶的肥料使用准则

①必须选用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和饼肥等。如农家肥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允许适当使用化学肥料(氮、磷、钾),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②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和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例如施优质厩肥1000千克加尿素10千克(厩肥作基肥、尿素作追肥)。

③化肥也可与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配合施用。厩肥1000千克,加尿素5~10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复合微生物肥料60千克(厩肥作基肥,尿素、磷酸二铵和微生物肥料作基肥或追肥用)。

④城市垃圾一定要经过无害化处理,质量达到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每年每亩限量使用,黏性红壤土不超过3000千克、砂性土壤不超过2000千克。

⑤秸秆还田,允许用少量氮素化肥调节碳氮比。

⑥其他肥料如沼气液、人粪尿、饼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无机(矿质)肥等使用要求与AA级绿色食品茶的肥料使用准则相同。

3)施肥方法。A级绿色食品茶园必须施用足够的基肥和追肥。基肥:一般每亩每年施农家有机肥(粪肥、厩肥等)1500~2500千克,或用商品有机肥150~250千克,并配合部分无机(矿质)肥料或微生物肥料,每年11月至12月,在茶行间开沟深施,盖土。追肥:采用腐熟后的有机液肥(如人粪尿、沼气液等),在根际浇施,或用商品有机肥100~200千克/亩,于春茶前、夏茶前在茶行间开沟施入,及时盖土。如用化肥作追肥,要避免使用硝态氮肥。

生长季节,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喷施无机叶面肥和有机叶面肥,可及时补充部分茶树所需矿质营养元素,但在采茶季节喷施无机叶面肥,需要10天后才能采茶;喷施有机叶面肥,需要20天后才能采茶。

(3)绿色食品茶园病虫害控制。

绿色食品茶园病虫害控制原理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害,从而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营造良好的茶园生物群落,种植防护林、行道树、覆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形成较完好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

2)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茶园栽培管理。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也是防治病虫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害虫的作用。茶园栽培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选育抗病虫品种、茶园耕作、排灌、茶树修剪、施肥、采摘等,其中修剪、采摘、耕作最为重要。

3)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生物防治是指用食虫昆虫、寄生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天敌来控制、压低和消灭病虫害。其中有的是自然存在的,需要加以保护和利用;有的是人为释放的。对于茶园这样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显得更为重要。

4)采用物理防治措施。物理机械防治是指采用物理机械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目前主要是2种方法:诱杀法和人工捕杀。诱杀是利用昆虫的趋性(趋光性和趋化性)或害虫种群自身间的化学信息联系引诱并杀死害虫的方法,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和性诱杀等。人工捕杀是对茶园中某些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利用人工捕杀的方法直接消灭,如茶蓑蛾、茶毛虫等。

5)合理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就是来源于植物或植物提取物对病虫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目前常见的植物源农药有: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印楝素等,可有限制地使用。植物源农药在茶园中主要对鳞翅目害虫和部分同翅目害虫有效,使用时应掌握在抗药性弱的1~2龄幼虫期喷药。矿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无机矿物或石油提炼物的农药,主要有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硫悬浮剂、矿物油等,但不得在采茶季节使用,其中使用波尔多液后,茶叶的铜含量不得超过30克/千克。这些药剂对茶园病害、螨类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主要在非采茶季节使用,如冬季封园。

6)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A级绿色食品茶园在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基础上仍不能满足有害生物防治需要时,可以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使用时要严格遵循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4.8.1.2有机茶

1.有机茶的概念

指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不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的技术,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茶叶及相关产品。

中国农业农村部针对有机茶还制定了四个农业行业标准,分别是《有机茶》(NY5196-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5197-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5198-2002)和《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5199-2002)。

2.有机茶园建设的技术要求

有机茶园指符合有机农业要求,按有机方式种植,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不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的技术,经有机认证机构颁证的茶园。

有机茶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种植茶园。

(1)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要求。

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末受污染,土质肥沃。农业行业标准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对有机茶园的土壤、空气、水源有如下规定。具体要求:

1)茶园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

表4-8-5有机茶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项目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TSP)/(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

0.12

二氧化硫(SO2)/(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

0.05

0.15

二氧化氮(NO2)/(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

氟化物(F)(标准状态)≤

0.08

0.12

7克/立方米

20克/立方米

1.8克/平方分米/天

注: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1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2)茶园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表4-8-6有机茶园灌溉水质标准

项目

浓度限值

pH

5.5~7.5

总汞(毫克/升)≤

0.001

总镉(毫克/升)≤

0.005

总砷(毫克/升)≤

0.05

总铅(毫克/升)≤

0.1

铬(六价)(毫克/升)≤

0.1

氰化物(毫克/升)≤

0.5

氯化物(毫克/升)≤

250

氟化物(毫克/升)≤

2.0

石油类(毫克/升)≤

5

 

3)茶园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l5618-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见表4-8-7。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其具体指标要求见表4-8-8。

表4-8-7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浓度限值

pH

4.0~6.5

镉(毫克/千克)≤

0.20

汞(毫克/千克)≤

0.15

砷(毫克/千克)≤

40

铅(毫克/千克)≤

50

铬(毫克/千克)≤

90

铜(毫克/千克)≤

50

 

表4-8-8有机茶园土壤要求

项目

指标

有效土层

大于80厘米

有机质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15克/千克

全氮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0.8克/千克

有效氮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80毫克/千克

有效钾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80毫克/千克

有效镁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40毫克/千克

有效磷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10毫克/千克

有效锌含量(0~45厘米平均)

l~5毫克/千克

交换性铝含量(0~45厘米平均)

3~5厘摩尔(1/3A13+)/千克土

交换性钙含量(0~45厘米平均)

小于5.0厘摩尔/千克土

土壤pH

4.5~6.5

土壤容重(表土)

1.0~1.2克/立方厘米

土壤容重(心土和底土)

1.2~1.4克/立方厘米

土壤孔隙度(表土)

50%~60%

土壤孔隙度(心土和底土)

45%~55%

透水系数(0~45厘米平均)

10-3厘米/秒

 

(2)有机茶园建设的关键技术。

1)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缓冲区或隔离带宽度应达到100米左右。如果隔离带上种植的系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荫树。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荫树。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

2)有机茶园土壤培肥技术。有机茶园的土壤培肥技术不同于常规茶园。有机农业认为,土壤是个有生命的系统,施肥的目标是培育土壤,从而形成健康的土壤微生态,再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供给作物养分;以根系—微生物—土壤的关系为基础,进行综合考虑后,再采取措施,使三者的关系协调,通过综合性地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使根系—微生物—土壤的关系协调化。常规农业则是以大量的化肥来维持高产量。

①有机茶园肥料的使用准则

A.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B.人畜禽粪尿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严禁使用未腐熟的人粪尿。

C.有机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有机肥应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叶面肥料、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颁证或认可。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采摘前20天进行。使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D.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应按照对环境和茶叶品质不造成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同时应截断一切因施肥而携入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源。

②允许使用的肥料

A.有机肥:畜禽粪(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肥植物作肥料)、其他(如腐殖酸类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

B.微生物肥料: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硝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C.半有机肥料(有机复混肥):加入适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制成的有机肥料。

D.无机(矿质)肥料:如矿物钾肥、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氧磷肥)、石灰、石膏。

E.叶面肥料: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料(以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配制的肥料)和含有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料(用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再配加一些由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等配制的肥料)。

F.其他肥料: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骨粉、骨酸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糖厂废料制成的肥料。

③保持和维持茶园土壤肥力的措施。茶园土壤养分主要取决于先天的和肥培管理措施。土壤的养分包括养分的总量和有效含量两个方面。养分的总量代表土壤养分的供应潜力,有效含量决定对当季茶树养分的供应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所含营养物质的数量,土壤将这些物质以适当方式供给茶树的能力。即土壤在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供应和协调茶树需要的水、肥、气、热和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茶园土壤肥力的核心是供应和协调茶树需要的养分。有机茶园土壤肥力主要来源于土壤本身和合理的耕作施肥技术。

A.施肥。有机茶园肥料的种类包括有机肥、堆肥、沤肥、饼肥、绿肥和矿物肥料。施肥时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基肥和追肥相结合。茶树对养分的吸收具有明显的贮存和再利用特性,秋冬季茶树吸收贮存的养分是翌年春茶萌发的物质基础,所以要重施基肥。但茶树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是一持续的过程,因此,只有基肥与追肥平衡施用才能满足茶树年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要。一般要求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追肥占40%左右。二是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茶树具有较发达的根系,绝大多数养分和水分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供给。但茶树叶片丰富,叶面积大,叶片除进行光合作用外,还有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叶面施肥具有吸收快,利用率高,效果明显的特点,尤其是在土壤干旱影响根系吸收时,或施用微量营养元素时,叶面施肥效果更好。另外,叶面施肥还能活化茶树体内的酶系统,增强茶树根系的吸收能力。因此,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配合叶面施肥,能更好的发挥施肥效果。

B.有机茶园绿肥栽培和利用。种植绿肥是解决有机茶肥源,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有机茶园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防止水土冲刷和污染的重要途径,对有机茶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计划地利用茶园行间孔隙、园边地角和荒芜园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块,建立有机茶绿肥基地,增加绿肥肥源。间作的绿肥可刈青后直接翻埋作追肥或基肥施用,也可以制成堆肥、沤肥或刈青后作茶园覆盖物。

C.铺草覆盖。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处渗透,既可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土层蓄水量。茶园铺草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有利土壤生物繁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此外,它还可以稳定土壤的热变化,夏天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保暖防止冻害。茶园行间铺草可一举多得,是有机茶生产最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

D.精耕细作。茶园耕作可以疏松土壤,促进土壤熟化,提高有效养分,消灭土壤病虫等作用。特别是幼龄茶园由于树冠较小,茶行裸露面积大,极易生长杂草,杂草不仅与茶树争夺水分和养分,还成为病虫害的传播媒介和中间寄主。杂草不仅能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又是病虫栖息的场所和传播的媒介,必须及时去除。

E.茶园行间饲养蚯蚓。茶园饲养蚯蚓优点很多,它可吞食茶园枯枝烂叶和未腐解的有机肥料变成粪便,促进土壤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其次,蚯蚓的大量繁殖和成活,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利茶根的生长。此外,蚯蚓躯体还是含氮很高的动物性蛋白,在土壤中死亡腐烂后,是肥力很好的有机肥料。因此,茶园饲养蚯蚓是有机茶生产的重要土壤管理措施之一。

3)有机茶园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

①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原则。有机茶园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的农业生产体系。要求在最大范围内尽可能依靠作物轮作,抗虫品种,综合应用各种非化学手段控制茶树病、虫、草害的发生。它要求每个有机农业生产者从茶树病虫害等生态系统出发,综合应用各种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有利于各类自然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保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逐步提高土地再利用能力,达到持续、稳定增产的目的。

②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措施

A.改善环境。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部分茶园还应该退茶还林、调整作物布局,使茶园成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强自然调控能力。环境的改善可促使小气候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的变化,使其向着有利于天敌和不利于病虫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在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里,生物群落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也越大。因此在设计生态控制措施时,应以维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为目标。

B.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就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是强制性和预防性的措施,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第一道措施和防线。新开辟有机茶园,需要插穗和种苗时,运进前必须严格检查,力求苗木无病虫,尤其是对当地尚未发现的病虫更要关注。带有病虫的苗木,必须采取措施,消灭病虫后才可调进,以防新病虫在当地定居、蔓延和扩散。

C.人工捕杀。对茶园中某些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可用人工捕杀的方法直接消灭。如蓑蛾类的护囊,卷叶虫类的虫苞,可直接摘除或集中消灭;茶毛虫、茶蚕、丽绿刺蛾幼虫的群集性很强,将虫枝剪下,投入1%的肥皂水中,或敲打虫枝,使虫体掉落在皂液中;象甲类成虫有假死性,在树冠下用簸箕或塑料薄膜盛接,然后振荡茶树,可将假死坠落的成虫集中消灭等。人工捕杀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D.农业防治。茶树病虫的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各项茶园栽培管理措施来控制茶树病虫害,包括选育抗病虫品种、茶园耕作、灌溉、排水、茶树修剪、施肥、茶叶采摘等,其中剪、采、耕最重要。

a.茶树修剪:茶树修剪有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分别为剪去树冠3~5厘米、10~15厘米,离地面40厘米处剪去或剪去全部树冠。随着修剪和剪除病虫枝,修剪的程度越深,被剪除的病虫种类和数量越多。

b.采摘茶叶:茶小绿叶蝉、茶蚜、茶细蛾等趋嫩性强的重要病虫,主要分布在嫩梢上,通过分批多次采茶,可不断地采除大量病虫,且采摘叶片愈多时,采净率愈高,被采除的病虫数量就愈多,同时采茶后害虫的食料条件恶化,可抑制这些病虫的发展。

c.茶园耕作:在茶树病虫中,有些害虫的某一虫态或几个虫态生活在土壤中,如多数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在茶丛根际浅土中化蛹和越冬;部分刺蛾(茶刺蛾、扁刺蛾等)在根际枯枝落叶和土壤缝隙间结茧化蛹和越冬,茶丽纹象甲的卵、幼虫、蛹均生活在土中。有些病菌是在枯枝落叶上的病斑处成为再侵染的来源。通过冬季深耕或结合根际培土,可将这些病虫翻入深处,阻止其羽化出土或使其腐烂死亡,减少来年虫口。茶季浅耕和除草,可将表层的虫蛹、病叶翻出表面,增加与天敌的接触机会,或暴晒而死,同时还有机械杀伤作用。因此,合理耕作是一项农业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d.疏枝清园:疏枝清园是指将茶丛下部密而细弱的茶枝剪去,茶行间进行边缘修剪;将茶丛根际的枯枝落叶耙出烧毁,或结合深耕施基肥,将枯枝落叶耙入施肥沟,深埋土中。这样,可使茶园通风透光,抑制黑刺粉虱和某些病害的发生。同时也可消灭枯枝落叶间(上)结茧化蛹、产卵的害虫(如茶毛虫茧、茶黑毒蛾茧和卵等)和病叶上的病斑。

e.其他措施:新开辟有机茶园时,应选择无土壤病害的地块,使用抗病虫品种,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增施有机肥,尤其是含磷、钾较多的有机肥,可以提高茶树的抗病性和抗螨性;高温、干旱季节进行人工降雨(喷灌),可以抑制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的发生,多雨季节进行开沟排水,可以抑制病害的发生等。

E.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病虫天敌或其产物来控制病虫害。茶园病虫的天敌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余种,包括食虫昆虫、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鸟类、蛙类等等。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茶叶和环境,有扩散作用和长期效果等优点,因此有机茶园病虫防治的首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a.保护天敌:保护茶园中的自然天敌是十分重要的。天敌昆虫的栖境包括越冬、产卵和躲避不良环境条件时的生活场所。多样性的植物布局或种植某些乔木或灌木,有利于天敌的栖息和越冬,如大草蛉成虫喜栖于高大植物,小花蝽成虫喜欢在枯枝落叶和宿根植物的根部越冬。

b.以虫治虫: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或益螨防治害虫。采用饲养和繁殖天敌,然后释放到茶园中去,也可引种、移植和助迁天敌,防治病虫,如从国外、国内引进云南没有的天敌。将某一茶区的天敌移植到尚无该天敌的茶区中去。将茶园中太多过剩的天敌助迁到天敌少的茶园。

c.病原微生物治虫:由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和加工成生物农药,生物源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物质,或从生物体内提取的物质,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如农抗120、中生菌素等)、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白僵菌制剂、Bt制剂等)等生物制剂。生物源农药对害虫天敌影响小,具有可持续控制作用等优点,因此是茶园害虫生物防治十分重要的手段。目前主要采用的生物源农药有真菌类:白僵菌、拟青霉、韦伯虫座孢菌、头孢霉等,细菌类:青虫菌、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7216等,病毒类: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病毒Bt混剂等。

F.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采用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迄今比较成熟、使用较多的主要是诱杀法。主要有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糖醋诱杀、性诱杀、诱饵诱杀等。

a.灯光诱杀:利用某些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在茶园中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b.色板诱杀:有些颜色,如黄色对有翅茶蚜、小绿叶蝉、茶叶蓟马有一定引诱力,可在茶园中设置粘性色板诱杀害虫。目前,茶园中应用的色板主要有黄色粘板和蓝色粘板。

c.糖醋诱杀:取糖(45%)、醋(45%)、黄酒(10%),放入锅中微火熬煮成糊状糖醋液,倒入盆钵底部少量,并涂抹在盆钵的壁上,将盆钵放在茶园中(略高于茶丛),具有趋化性的卷叶蛾、地老虎等成虫会飞入取食,接触糖醋液后粘连而死。

d.性诱杀。在田间与黑光灯诱杀一样,设置肥皂液水盆,将捕捉到的雌成虫放入小木盒中并悬挂或搁置在高于盆口2~3厘米的水盆上方中央,夜间利用雌成虫释放性信息素诱杀雄成虫。春秋季2天换一次成虫,夏季一天更换一次。目前科研单位研究开发出性诱杀器具,如茶小叶蝉性诱剂等效果也较好。

e.诱饵诱杀:用花生麸、谷壳粉、米糠、豆麸粉炒香,或用各类茶叶及各种野嫩杂草和植物茎叶(如甘薯叶、萝卜苗等)切成0.5~1.0厘米碎粒,拌入较浓的植物源农药,傍晚前堆放或撒于茶园地面上,蟋蟀、蝼蛄等害虫夜出取食后会被毒死。

G.植物源农药防治。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具有毒性物质,将这些物质用水提取后可防治茶树害虫。由于植物的水提液对人畜毒性低,因此可用于有机茶园的病虫防治。目前市场上开发的植物源农药主要有1.5%除虫菊素水乳剂、1%印楝素微乳剂、2.5%鱼藤酮乳油、0.3%苦参碱水剂等。由于植物源农药毒性低,防治茶树害虫应掌握在抗药性弱的低龄期喷施。

H.矿物源农药防治。矿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无机化合物(矿物)的农药,在有机茶园中可以限制性的使用,主要有硫悬浮剂、50%硫黄悬浮剂、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29%石硫合剂水剂等。

a.波尔多液:由石灰和硫酸铜配制而成,主要是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对茶树叶部病害和苔藓地衣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喷后25天可采茶。

b.石硫合剂:由石灰和硫磺配制而成,具有杀虫、杀螨和杀菌多种作用,对介壳虫的防治效果也较好。一般用于秋茶结束后的封园防治。

c.硫酸铜:是水溶性铜素无机化合物,杀菌能力很强,可配成0.5%的硫酸铜溶液使用。一般用于种苗浸渍消毒和某些茶树病害(如茶饼病等)的防治。

d.硫磺:是一种选择性杀菌剂、杀螨剂、杀虫剂,可用于防治多种茶树真菌类病害、螨和蚧类的幼虫。

④有机茶园的杂草防治。有机茶园对有害的杂草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生物防治、机械除草等方式来控制杂草的生长,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A.清整园地。新开辟的茶园,在茶树种植前,或对荒芜的茶园在土壤垦复时,对园内杂草特别是宿根性杂草植物的根茎,必须彻底清除,如蕨类、白茅草等。

B.适时控制杂草种子的传播。对幼龄茶园或台刈改造茶园,趁杂草未结籽处于幼嫩状态,即应及时进行机械或人工翻耕、铲除;在茶园施用的栏肥、堆厩肥、畜禽类等农家肥,应经无害化处理,充分堆制腐熟后再施用,尽量减少杂草种子传播繁衍。

C.应用各种覆盖物保护茶园土壤。如用黑色遮阳网、作物秸秆、茶树修剪枝叶等进行土壤覆盖,既能保持水土又抑制杂草萌发和生长。

D.放养畜禽控制杂草。茶园中饲养某些牲畜和家禽也可控制杂草,如养羊、养鹅等。

3.有机茶的加工

(1)加工环境卫生及设备清洁。

茶厂选址、厂区和建筑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工业企业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茶厂应远离厕所、粪池、垃圾、畜牧场、居民区,避免常规农田、常规茶园以及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等各种显在的与潜在的污染源。绿化、美化厂区及周围环境,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并排水良好。

加工车间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必须有满足加工工艺和产品批量要求的车间和场地,墙壁与地面应保持光洁,便于清洗,防止杂物混入茶叶中。加工厂的所有炉灶及风机均应装于车间外另建的灶间,以免对车间内形成污染。

厂内要设立相应的更衣、洗涤、照明、通风、除尘、防潮、防霉、防蝇、防鼠和防蟑螂以及堆放垃圾的设施。采用物理、机械和生物方法以及符合IFOAM《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杀虫、杀菌、杀鼠和消除孳生条件。

加工中使用的机械、用具等设备必须用不含有污染物的材料制成,允许使用不锈钢器具、食品级塑料及用竹子等天然材料制成的器具,禁用高含铅材料制造的直接与茶叶接触的部件。设备使用前必须用符合GB5749规定的清水清洗,在加工过程中及加工结束后,对各种设备与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加工厂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2)有机茶鲜叶原料的质量管理。

有机茶鲜叶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避免常规茶园的鲜叶和有机茶园鲜叶混合。

鲜叶原料要新鲜、清洁,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叶等夹杂物。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篮或篓筐,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鲜叶盛装与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轻放、轻压,以减少机械损伤。切忌紧压、日晒、雨淋,影响产品质量。

鲜叶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要按有机茶颁证机构认可的有机操作规范清洁,严防污染,严禁混装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也不得混运采自常规茶园的鲜叶。

有机茶鲜叶原料进厂后,按标准验收划分等级,及时处理(如贮青、摊放等),按加工标准及时加工,防止鲜叶原料变质。

(3)从业人员及其健康。

从事有机茶生产和加工的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有机生产与加工培训,树立有机加工基本理念,熟悉有机加工基本标准,掌握有机操作基本要求和技能。

直接从事有机茶加工的人员在上岗前和每一年度均须体检,健康合格者才能上岗。传染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不能上岗。从业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现场必须净手、更衣、换鞋、戴工作帽和口罩,严禁吸烟和随地吐痰。

离开工作现场应换下工作衣、帽、鞋,置于专用更衣室。

(4)加工技术要求。

1)来自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的鲜叶原料不得混合加工。如果一个茶叶加工厂既要加工有机茶叶,又要加工常规茶叶,必须错开加工日期,原则上两种加工不得在同一天进行。

2)加工工艺合理。根据各类茶叶产品标准,按鲜叶原料品种等级,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

3)加工过程中允许使用除辐照和微波之外的物理方法加工处理茶叶,允许自然发酵。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可以使用以有机方式种植的天然的茉莉鲜花等。

4)从事有机茶叶加工的单位须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每批产品(原料至成品)加工全过程的跟踪检查与记录。

5)每一批次产品均应编以批号,专门建档。批号按下列方式编写:单位名称缩写(字母)、茶园地块号、年度、月份、生产批次。

6)批次要清楚,不得混合不同茶园、品种和质量等级的鲜叶原料、在制品和成品。

7)加工废弃物如茶灰、茶渣等要妥善处理,经堆制后作茶园肥料。

(5)有机茶产品的基本要求

1)产品应具有各类有机茶的自然品质特征,品质正常,无劣质,无异味。

2)产品应洁净,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

3)各类有机茶的卫生指标必须符合《有机茶》(NY5196-2002)的规定(见表4-8-9)。

表4-8-9有机茶的卫生指标

项目

指标/(毫克/千克)

备注

铅(以Pb计)

≤2

紧压茶≤5

铜(以Cu计)

≤30

 

六六六(BHC

不得检出

 

滴滴涕(DDT

不得检出

 

三氯杀螨醇

不得检出

 

氰戊菊酯

不得检出

 

联苯菊酯

不得检出

 

氯氰菊酯

不得检出

 

溴氰菊酯

不得检出

 

甲胺磷

不得检出

 

乙酰甲胺磷

不得检出

 

优乐得

不得检出

 

乐果

不得检出

 

敌敌畏

不得检出

 

杀螟硫磷

不得检出

 

喹硫磷

不得检出

 

其他化学农药

不得检出

视需要检测

4.有机茶生产质量跟踪记录体系

有机茶生产是一种减少资源消耗,生产安全、健康和优质产品的体系。生产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土壤到茶杯”整个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必须是在受控状态,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符合有机茶标准。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质量跟踪记录体系,以保证产品具有可追溯性。记录体系是否完整将成为有机茶生产企业能否获得认证的重要依据。

质量跟踪记录体系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它包括企业的法律文件、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农事活动、加工、销售记录等,可以追踪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及包装、运输、贮藏和销售全过程。

质量跟踪记录系统记载各种相关活动中人物、时间、地点、做什么、投入多少人工、用多少量、怎么做、效果如何等方面信息,包括文字、数据和图像等资料。因此,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有机生产的证据,检查员检查评估是否符合有机茶标准的重要依据,生产者提高管理水平的原始数据,可以追溯质量的重要资料。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农事活动记录。

农事活动包括施肥、锄草、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摘等作业;执行后填写施肥、施药的数量和面积,修剪、耕作、采摘面积和用工情况等内容。

(2)加工记录。

有关鲜叶的信息如鲜叶来源、等级、数量等,各个加工工序的执行情况。加工过程按每道工序分别填写,如绿茶加工包括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直到产品验收入库的详细情况。

对于规模较大的加工厂和来源于不同地块的茶叶加工厂,建议制作工艺流程卡,该卡随加工流程从上一工序交接到下一工序,直到加工完成、产品入库。

(3)销售记录。

一般用表格的形式记录有机茶的销售情况,主要记录产品的输入和流出情况,其主要内容为产品来源的详细情况和销售目的地的详细情况。产品来源应记录原料来源(生产日期、地块号),茶叶品名、等级、数量,生产批号,负责人;销售情况应记录销售日期,品名(与生产批号相一致),规格,等级,数量,买方,包装规格形式,销售人员等信息。若销售的有机茶出现质量问题时,应首先从销售记录着手来进行质量跟踪。

(4)贮藏和运输记录。

有机茶贮藏提倡采用有机茶专用库,贮藏时应有详细的包装记录,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包装要求,应记录同一批号茶叶的净重和毛重、包装形式和件数、包装前应有质量检验单、入库时填写入库单、出库时填写出库单等。运输前应填写运输单,在装运前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运输单上应有承运人、联系方式、运输工具、清洁情况、到达目的地、收件人、产品品名、批号、件数、数量等内容。做到每个环节都了解运输的物品,运输过程的责任人,重要的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以保证不受污染。运输过程中装叠必须稳固,防雨、防潮、防暴晒。

(5)购买投入物凭证。

在有机茶生产中,投入物的使用情况是有机茶生产的重要证据,因此生产者在购买肥料、药品时要保留购买凭证,如发票、收据和证明等,同时还要保留购买物的产品说明书,以便认证机构对使用的投入物进行确认和判别。

(6)有机茶的交易记录。

交易记录是生产者提供有机茶给贸易者的证明,其目的是有机茶认证机构对有机茶生产企业的有机茶数量进行监控的一种方法。开具交易证明需提供以下信息:买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买方的营业地址、买卖双方的供货协议、销售发票(调拨单)、产品品名、规格、等级、数量、包装方式和生产日期以及批号等信息。

(7)内部检查员的检查记录。

认证企业或团体必须有一名内部检查员,每年在茶叶生产期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按照《有机产品》(GB/T19630.1-19630.4-2011)的要求,主要检查茶园投入物的使用情况,病虫草害的控制情况等;加工场所的环境卫生条件、设施状况、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贮藏、包装、运输以及销售整个过程的检查记录。提出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8)其他。

有机茶质量跟踪记录还包括认证企业的质量手册、执行的标准、土地承包协议、生产技术规程、加工厂卫生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安全手册、教育和培训计划,以及开展合法生产、加工和贸易的证件如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合格证、商标证明书等。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