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口较少与直过民族产业兴旺共性技术集成

3.6.3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3.6.3.1整地施肥

为求高产优质,栽培芫荽应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杂草较少、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地块种植。播种前清洁田园,深耕15~20厘米,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或腐熟圈粪3000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复合肥5千克。精耕细耙,整地筑墒,墒做成宽1.2~1.5米的平墒,墒面整细整平(沟宽30厘米,深15厘米)。

3.6.3.2种子处理

播种前揉搓种子,将包在果皮内的两粒种子搓开,然后在清水中浸泡12~24小时,然后捞出控净水分,以种子呈半湿润状态为宜。将种子放于背阴处的草席上催芽。催芽适温为15℃左右,催芽前期每天翻动1次,3~4天用清水淘洗1遍,约10天可出芽,当有70%的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

3.6.3.3播种

在云南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栽培芫荽。滇西北、滇中地区播种一般在3—9月,如有大棚等保护设施,播种期还可提前和延后1~2个月。滇南、滇西南中低海拔(海拔低于1500米)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播种。

选择晴天播种,播种前要浇足底水,水渗下后,撒底土,再播种。早春气温较低,出苗较差,每亩播种量为3~4千克;晚春播用种量为3千克;夏、秋播为2千克。撒播的种子在墒面一定要分布均匀,播后覆土约1厘米。条播的春季可稍深播,夏、秋季宜浅播。播后可覆以细沙(土)或草木灰,厚度为0.8~1.0厘米。播种后墒面覆盖薄膜或遮阳网保温保湿。后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进行浇水追肥。条播的株行距为5厘米×10厘米。

3.6.3.4播后管理

芫荽出苗后应保持土壤湿润。播后苗前用40%除草醚0.4~0.5千克/亩对水60千克喷施。苗期不宜多浇水,应勤中耕。前期不浇水,后期勤浇小水。间苗1~2次,苗距4~5厘米。定苗后及生长盛期各追肥1次,每次追施硫酸铵10~15千克/亩。生长盛期增加浇水次数。播种后约50天即可陆续收获。收获过晚易抽薹、产量低、品质差。

3.6.3.5水肥管理

芫荽的追肥技术因栽培季节不同而略有不同。

1.春芫荽

当春芫荽幼苗长至2~3厘米时,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6~10千克或硫酸铵8~10千克;第2次在苗高8~9厘米时追肥,此时需肥水量大,要随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或硫酸铵15~20千克,也可每亩浇施清粪尿1000千克;进入营养生长旺盛期,当苗高12~14厘米时,可随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或硫酸铵20~25千克。

2.夏芫荽

当夏芫荽苗长至4~5厘米时,结合灌水进行第1次追肥,每亩可施用尿素8~12千克或硫酸铵10~15千克;当苗高7~8厘米时,可追第2次肥,每亩追施尿素12~18千克或硫酸铵20~25千克。每4~5天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可采取覆盖或用遮阳网降温。

3.秋芫荽

当秋芫荽幼苗出土后,浇水不宜过多,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当苗高6~7厘米时,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或硫酸铵20~25千克,也可每亩浇施清粪尿1000~1500千克;进入营养生长旺盛期,当苗高9~11厘米时,追施第2次肥,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或硫酸铵25~30千克,或浇施清粪尿1500~2000千克,以满足植株旺盛生长的需要。

3.6.3.6病虫害防治

芫荽主要病害有株腐病、菌核病、叶枯病、斑枯病、根腐病、白粉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等。

1.株腐病

(1)发生特点。常见于苗期和采种株。苗期染病,主要为害幼苗嫩茎或根茎部,刚出土幼苗即见发病,初茎部或茎基部呈浅褐色水渍状,后发生株腐或猝倒,严重的一片片枯死。采种株染病可引起全株枯死,在枯死病株一侧可见粉红色霉层。

(2)防治方法。种子用40%甲醛200倍液浸30分钟,然后冲净晾干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初期,可选用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500~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倍液、10%混合氨基酸铜(双效灵)水剂250倍液、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50~300倍液灌根,每株灌根0.5升,也可用10%治萎灵水剂300~400倍液,每株灌200毫升,每隔10天左右灌1次,连防2~3次。

2.叶枯病

(1)发生特点。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后变黄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腐烂,严重的沿叶脉向下侵染嫩茎到心叶,造成严重减产。

(2)防治方法。应以种子消毒为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15分钟,冲洗干净后播种。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3.根腐病

(1)发生特点。多发生于低洼、潮湿的地块。根系发病后,主根呈黄褐色或棕褐色,软腐,没有或几乎没有须根,植株根系极易断裂,地上部表现植株矮小、叶片枯黄,失去商品价值。

(2)防治方法。药剂防治以土壤处理为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拌土50千克,播前撒在播种沟内。发病初期,可选用72.2%霜霉威水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灌根。

4.白粉病

(1)发生特点。植株地上部均可染白粉病,但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和花轴。先在近地面处叶片上发病,初现白色霉点,后在霉点上扩展为白色粉斑,生于叶两面。茎染病多发生在节部,条件适宜时,白粉状物迅速布满花器和果实,多由植株下部向上扩展,后期菌丝由白色转为淡褐色,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液、50%硫黄悬浮剂200~300倍液或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5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3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90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1次,连防2~3次。

5.病毒病

(1)发生特点。植株生长期间现黄色花叶或花叶,一般心叶发生多,多表现为轻型花叶,有时心叶现皱缩花叶,向后翻卷,严重的植株矮化。

(2)防治方法。及时防治蚜虫。发病初期,可选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琥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10天左右喷雾1次。

6.菌核病

(1)发生特点。菌核病侵染茎基部或茎分杈处,病斑扩展环绕一圈后向上向下发展,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白色菌丝,随后皮层腐烂,内有黑色菌核。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10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12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喷雾1次。

7.蚜虫

(1)发生特点。蚜虫为害芫荽的花和叶。蚜虫最适繁殖温度为16~22℃,喜欢比较干燥的气候,春季、秋季为害相对严重,因而要格外注意,多加防治。

(2)防治方法。①合理密植,清理田地,集中收集处理病株,同时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地和桃园等,可有效减少此虫害的发生。②建立灌水沟渠,合理灌溉。③安装太阳能灭虫灯,尽可能杀灭成虫。④引入蚜虫天敌,如瓢虫、草蛉虫等。⑤在虫害发生期,采用3%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60克/亩对水60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8.小地老虎

(1)发生特点春季小地老虎幼虫在芫荽植株近地面处咬断,造成缺苗断苗,下层叶片出现参差不齐的孔洞,地上茎被食成缺刻。

(2)防治方法。清晨人工捕捉幼虫;每亩用2.5%敌百虫可溶性粉剂2千克拌细土15千克,撒于植株周围,结合中耕,使毒土混入土内,可起保苗作用;或每亩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0.1千克与炒香的菜籽饼(或棉籽饼)5千克做成毒饵,撒在田间诱杀。

3.6.3.7采收

从播种到采收,夏天需35天,春天需50天,一般当株高达15厘米左右、叶片宽5~6厘米时进行陆续采收。每次采收后适当浇水和施薄肥,以促进伤口愈合,使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采收可结合间苗,拔除过密、生长较大的植株,陆续上市。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