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口较少与直过民族产业兴旺共性技术集成

2.4.5冬早春马铃薯膜下滴灌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马铃薯生产的需水量较大,对于降雨量在90~100毫米的冬早春马铃薯产区,需人工补灌水,有灌溉条件的马铃薯产量至少是无灌溉条件产量的3倍以上。通过滴灌按照马铃薯需水和需肥规律进行灌水和施肥,肥水溶液定时、定量浸润马铃薯根系发育区,做到精准灌水、精准施肥。结合覆膜进行膜下滴灌,具有省水、省肥、省工、不挑地、增产增效等诸多优点,可以应用在山坡地上,推动马铃薯种植从水田向旱地拓展,优化了种植制度。冬早春马铃薯膜下滴灌抗旱节水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种薯选择及处理

因地制宜选用早熟、高产、优质的脱毒种薯,选好的种薯宜用药剂处理均匀喷雾杀菌消毒,放置在通风的室内催芽。

2.播种

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最佳播期。采用双行一膜一带种植,每亩密度控制在4000~4500株。

3.合理施肥

播种时增施农家肥,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2500千克,施用复合肥50千克。农家肥可施在沟面也可直接盖在种薯上,化肥则应施在行间,距种薯5~10厘米。

4.滴灌设备铺设及地膜覆盖

播种施肥后覆土,起25~30厘米的高垄,垄面整理成浅“U”形。起好垄后可以首先将滴灌带滴头凹槽朝下平铺在两行马铃薯中间,将滴头与马铃薯植株一一对应,滴灌带拉紧拉直,堵好末端。然后依次将主、支管道与水泵、施肥过滤器、控制阀门、泄压阀连接好,最后将滴灌带与支管连接。连接完毕后,开闸放水,检查有无堵漏现象,调整泄压阀压力,使滴灌带处于正常工作压力范围内即可。覆膜前,喷施除草剂,选用100厘米幅宽的塑料薄膜,整理滴灌带的同时进行人工覆膜,做到膜面覆土严实、均匀。

5.出苗前田间管理

第一次灌水在播种后10~15天进行,根据土壤墒情,控制土壤润湿深度在10~15厘米,至土壤含水量达到60%左右,灌水1~2次,灌水定额控制在15~20立方米,2次灌水后马铃薯逐渐出苗。这个时期要防止灌水过多而降低地温,造成烂种,同时检查滴灌系统连接是否可靠,如有漏水部位及时处理。

6.出苗后田间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及时进行破膜引苗,以避免幼苗被高温灼伤,苗期要求每天放苗,直到幼苗出齐。

马铃薯出苗后需水量逐渐增加,根据马铃薯幼苗长势及天气状况,若前期无降雨,土壤含水量较低情况下,一般灌水2~3次,灌水周期控制在12~15天,每次每亩灌水10~12立方米,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

在现蕾期、盛花期,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水2~3次,灌水周期为7~10天,每次每亩灌水15~20立方米,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该时期可以追用尿素5~10千克/亩,硫酸钾肥5~10千克/亩。

在块茎形成期至淀粉积累期,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润湿深度达40厘米左右,灌水3~4次,灌水周期控制在5~7天,每次每亩灌水20~25立方米,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这一时期采用短时多频率的灌水方式。

成熟期间灌水间隔时间拉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此期灌水不能多,灌水过多会造成马铃薯皮孔突出,影响商品性。在收获前10天停止灌水。

7.追肥

马铃薯滴灌追肥必须用易溶性肥料,马铃薯生育前期追肥以尿素为主,后期追肥以硫酸钾为主,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8.病虫害防治

冬早春马铃薯常见病害有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应重点关注早疫病和晚疫病,从现蕾期开始持续到收获前期进行喷药防治。冬早马铃薯常见的地下虫害有蛴螬、地老虎,其他虫害有块茎蛾、斑潜蝇、蚜虫等。

9.适时收获

冬马铃薯于3月中、下旬,早春马铃薯于5月上、中旬,根据市场价格和天气状况择期收获。收获结束后将滴管带整理好,回收。

密码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